結果其實不用想,殷元魁和他的西征軍,最終的結果無非只有兩個,要么像秦嘉涆一樣戰死沙場,要么是被押解進京,問責問罪,但是,不管是哪種結果,秦嘉涆都會死,就算僥幸不死,估計下場也很凄慘,五位大將軍,就會五去其三。
這些事情,許一凡看的很清楚,而作為當事人的殷元魁也很清楚,不過,因為許一凡的出現,這個最壞的結果并沒有出現。
當然,這不是說許一凡有多么的厲害,而是因為許一凡出現的時機,恰到好處,許一凡來到康城之后,做了很多殷元魁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
瘟疫的事情就不說了,瘟疫又不是第一次出現,許一凡能夠完美的解決,得益于他腦海當中的記憶,也得益于殷元魁對他無條件的大力支持,就算沒有許一凡,殷元魁也能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只是代價更大些而已。
最重要的是,許一凡的到來,打破了西征軍內部的僵局。
說實話,許一凡能夠在西征軍當中,快速的崛起和站穩腳跟,他應該感謝策劃巖門鎮襲殺的人,也正是因為這一場襲殺,當許一凡帶著傷勢,出現在西征軍將領當中的時候,面對許一凡那十分無理,近乎奪權的行為,很多人都不好說什么。
真的以為這些武將,會因為許一凡是皇帝欽點的參將,就對其畏懼如虎?真的以為,許一凡拿著一道圣旨,他們就俯首帖耳?
想什么呢?
如果沒有童真的挑釁,如果沒有殷元魁的默許,估計許一凡才到康城,就要被斬首示眾,以振軍心了。
當然了,殷元魁的大力支持,許一凡也沒有讓他失望,不管是瘟疫這件事,還是死守城墻這件事,許一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能力所在,讓那些有異心,想拿著這些事兒說事兒,搞事情的人,沒有了借口和理由搞事情。
面對西域聯軍的反攻,西征軍固然死傷慘重,但是,好處不是沒有,至少西征軍從上往下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了,而殷元魁徹底的掌握了這支大軍。
但是,不管是許一凡,還是殷元魁,終究還是小看了某些人。
在瘟疫被許一凡解決之后,廉嘉慶和葛明德來了,看似他們是來搶功勞的,但事實卻是來分化西征軍的,在康城守住了,西域聯軍暫退之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燕王李剛起兵了,雖然其還沒有謀反,但是,其性質也差不多了,燕王起兵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燕王起兵之后,斬斷了西征軍的后路,差一點讓西征軍成為了孤軍。
幸虧許一凡和殷元魁早有安排,才沒能讓事情進一步的惡化,又因為許一凡之前提出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先是北宛城的戰局,許凱歌雖然拿下了北宛城,卻遭到了康德的大軍進攻,不過,許凱歌并沒有讓殷元魁失望,他守住了北宛城。
然后,就是石族的突然出現,拿下弓月城,兵峰直指北宛城,這是巧合嗎?
若是單獨去看這些事兒,那就是巧合,然而,若是把這些事兒全都串聯起來,一起去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并不是什么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