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八騎是如何成軍的,無人知曉,他們是如何訓練出來的,也無人知曉,而他們只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兩次,一次是在炎武帝李建民奪嫡的時候,這十八人出現過,第二次是在北伐的時候,出現過,但是,在玄武叛亂之后,這十八人就銷聲匿跡了,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
北伐結束了多少年,燕云十八騎就消失了多少年,甚至很多人都在猜測,燕云十八騎到底存在不存在,是不是以訛傳訛的傳說。
在各種典籍書本上,都沒有關于燕云十八騎的任何記載,哪怕是野史上也沒有此類記載,甚至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都不曾聽說過這個名字,炎朝滿朝文武當中,相信燕云十八騎存在的并不多,但是,在軍隊當中,越是位高權重的人力,越是兵權在手的武將,越是清楚,燕云十八騎是存在的,他們一直都存在,只是隱藏了起來而已。
時隔十五年,消失了十五年的燕云十八騎,再次突兀的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當中,而他們一出現,就彰顯出了他們的恐怖和強大之處。
一般的將士,能做到以一敵十,那就相當的了不起了,如果能做到以一敵百,那肯定是將軍一般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以一敵千,如果有,那也是在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然而,現在,不管是蒯罡,還是柯俊銘都親眼看到了什么叫以一敵千。
韓德厚他們在出現之后,就在柯俊銘的后方攪動了一場腥風血雨,柯俊銘的上萬大軍,在這十八人的沖鋒之下,簡直是不堪一擊,猶如紙糊的一般。
我們說戰場上的橫推,往往都是以多勝少,在兵力上占據絕對的優勢情況下,才能進行橫推,然而,韓德厚他們,卻以十八人,撬動了上萬人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橫推。
蒯罡是震驚的,同時也是喜悅的,更是興奮的,柯俊銘是震驚的,也是憤怒的,但是,更多的還是恐懼的。
柯俊銘不是沒有聽說過燕云十八騎,但是,他一直以為那就是一個傳說,是有人為了歌頌炎武帝的功績,專門編排出來的,就跟市井小說差不多的存在,然而,現在他明白了,這不是傳說,燕云十八騎真的存在,難怪他在帶兵的時候,上級曾經語重心長的告誡他,最好不要遇到燕云十八騎,如果遇到了,不可力敵,即可撤退。
柯俊銘不想撤退,現在的情況也不允許他撤退,眼看著涼宛鎮就要拿下了,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撤退,功虧一簣,而且在柯俊銘看來,韓德厚只有十八人而已,就算他們真的能以一敵千,那又如何,他們終究是人,而且只有十八人,累也要累死他們。
想到這兒,柯俊銘不但沒有撤退,反而加大了進攻涼宛鎮的攻勢,他要搶在韓德厚殺過來之前,提前占據涼宛鎮,一旦占據了涼宛鎮,就算他們再厲害,也會成為困獸的,消滅他們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柯俊銘想的很好,做出的決定也很正確,只是,這種自信卻害了他,在他加快加大對涼宛鎮的攻勢的時候,蒯罡他們這邊也展開了激烈的反抗。
在這種徹底白熱化的戰斗當中,任何的計謀,任何的戰術都失去了它本來的效果,有的只有以命相搏而已,看誰堅持的更久一些罷了。
傷亡不斷的擴大,在雙方之間都是如此。
眼看著涼宛鎮即將失守,柯俊銘的目的就要達成的時候,韓德厚他們終于殺穿了整個大軍,直奔柯俊銘而來,而這個時候,柯俊銘已經不能再繼續攻打涼宛鎮,他想要撤離。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不等柯俊銘再下達任何指令,韓德厚就一馬當先來到柯俊銘面前,雙方在馬背上交手數次之后,最終,柯俊銘被韓德厚一刀砍掉了腦袋,而燕王軍見狀,頓時軍心大亂,潰敗已成定局,涼宛鎮最終還是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