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沮喪、黯然、憤怒、悲哀......各種負面情緒,無時無刻不在沖刷著他們內心的堅持。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英雄,人人都渴望看到英雄,因為人都有從眾心理,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指明方向。
殷元魁是他們的大帥,殷元魁讓他們堅守在城墻上,他們不敢不從,甚至是殷元魁讓他們去送死,他們也不得不去,愿意與否,其實并不重要,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選擇。
可是,誰不想有的選呢?
在戰斗進入到最殘酷的時期,他們都渴望有人來拯救他們,有人能帶領他們打贏敵人,殷元魁可以做到,可是,他卻不能做,而許一凡也可以做到,因為他可以用囚犯打敗敵人。
之前,不覺得許一凡帶著囚犯打贏敵軍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在經歷了一場場血戰之后,他們才知道其中的艱辛和偉大。
在很多人都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們都會捫心自問一下,他們戰死在這里,到底值得嗎?也有人會問許一凡在哪?朝廷在哪?
這些問題雖然沒有人問出口,可是,這種情緒卻在軍隊當中蔓延,而這也是正常情況。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個被前方斥候、探子、諜子冒死送回來的消息,卻一下子點燃了他們心中的斗志,也回答了他們心中的種種疑問。
許一凡確實沒有在康城,他也確實去了大后方,不過,他去的不是己方的大后方,而是敵人的大后方。
燒毀敵人的糧草、暗殺敵人的將領、釋放敵人的囚犯、挑動敵人的內戰.......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聽著就讓人人血沸騰,斗志昂揚。
許一凡沒有逃跑,也沒有拋棄他們,他始終與他們同在。
人就是這樣,他們渴望看到英雄,哪怕這個英雄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會受傷,受傷了也會疼,也會流血,更會死,可能他還不如普通人,可是,當他出現的那一刻,當他站在眾人面前的那一刻,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人們心目當中的那一盞明燈。
許一凡作為西征軍的參將,都敢帶著為數不多的人馬,深入敵后,他們這么多人,為何不能守住康城呢?
有一種東西叫希望,它看不著,摸不到,卻能感受到,盡管它虛無縹緲,甚至是夢中泡影,可是,人們還是相信希望,也渴望希望,盡管大多數人都等不到希望的到來,可是,他們卻堅信,希望遲早會到來的。
一天!
兩天!
三天!
一個月過去了,康城依舊健在,盡管它隨時都有被攻破的可能性,可是,它依舊在堅挺著。
對于這些從敵人后方傳來的消息,殷元魁往往都第一時間昭告全軍,任何的言語,在殘酷的戰爭面前,都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任何的鼓舞、煽動,在鮮血和尸體面前,都是那么的空洞,唯獨實際行動,唯有鮮血,才是最好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