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許一凡要把酆都城也拉下水。
想要做到這到這三件事,轉守為攻是先決條件,殷元魁在接到這封信之后,是相當重視的,同時,也是異常疑惑的,因為他搞不懂許一凡打算做什么。
不,準確來說,殷元魁知道許一凡想要做什么,只是,他不明白許一凡憑什么能做到這些。
當然,這還不是殷元魁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真正讓殷元魁為難的,還是許一凡提出的這個計劃過于大膽,過于冒險,過于孤注一擲了。
轉守為攻并不難,雖然康城現如今岌岌可危,西征軍也損失慘重,可尚有一戰之力,打幾場硬仗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一旦轉守為攻,在想轉攻為守就困難了,或者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果打贏了西域聯軍,那自然一切好說,康城自然守住了,可是,一點打輸了,那不但會死很多人,那康城也會瞬間失守,連帶著其他十七座城池,也會很快淪陷。
到時候,西征軍損失慘重,西域聯軍會一路平推到西洲城,兵峰直指玉門關,而損失慘重的西征軍能否守住西洲城,這就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最關鍵的是,此刻大炎王朝和西域還沒有到打決戰的時候,可許一凡這么一做,那就是逼迫西域聯軍跟大炎王朝打決戰,兩國之間的決戰,可不是小孩子打架,那可是會死很多人的。
西征軍現在面臨的問題其實很多,除了最直觀的西域聯軍的威脅之外,還有燕王的部隊在西征軍的側方虎視眈眈,而石族也不容小覷,一旦決戰打響,那可就不是說停就能停的,李承政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下這個決心,是需要很大魄力的,而殷元魁有這個魄力嗎?
“你覺得這個計劃,有多大把握?”殷元魁在沉默良久之后,突然問道。
李承政想了想,說道:“把握到底有多大,我不清楚,不過,以我對他的了解,既然他準備這么做,至少有五成把握。”
“五成?”
殷元魁皺起了眉頭,顯然對這個預估不太滿意。
李承政則說道:“轉守為攻,西域方面肯定預料不到,我們占了先機,以我們現在的五萬人作為主力,再加上秦之豹的十萬大軍,這場仗可以打,我們跟西域的勝負,在四六之間。”
“如果能夠在從石族征集一萬人參戰,勝負在五五之間,若是再加上西洲和沙洲的大軍,勝負在六-四之間,如果燕王的大軍也能參與其中,七三也是可以做到的。”
“七成?”
聽到李承政這么分析,殷元魁還是緊蹙著眉頭,他并沒有因為有如此大的把握而感到高興,反而愈發的猶豫不決起來。
李承政分析的很好,可是,想要做到七成把握,有三個先決條件必須滿足。
第一,至少要從石族征集一萬人參戰,而石族攏共不到四萬人,之前的八千沙漠軍,在北宛城一役之后,只剩下不到四千人,而想要從石族征集一萬人作戰,難度很高,對方愿不愿意還很難說,就算石族人愿意,他們能在戰場上發揮出多大作用,說實話,殷元魁心里沒底。
第二,燕王必須參戰,而且是不遺余力的參戰,他的十二萬大軍,必須加入這場戰斗當中,如果燕王軍不加入其中的話,七成把握至少要減少兩成。
第三,西洲和沙洲的軍事力量也必須投入其中,也就是說,湯芮這段時間在西沙兩洲征集的兵馬,都要用上,只有這樣,才能堪堪能達到七成把握。
可是,這樣一來,這場仗就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敗了,西北的門戶就徹底打開了,西北三洲淪陷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就算勝了,估計康城在內的十八城,也很難保全,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卻沒有得到什么好處,這場買賣怎么看都是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