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午堂學生進入西沙兩洲,開始做事兒的時候,聞一問出力不少。
當許一凡從西域回來之后,他第一時間來到了康城,二人見面之后,并沒有說什么,只是相視一笑,在那之后,許一凡就把其安排在文星辰身邊。
在那場秋雨來臨的當天,一直不曾收徒的文星辰,終于收徒了,聞一問成為了文星辰的開門弟子,也是關門弟子。
收徒儀式很簡單,在場的也就許一凡身邊的那些人而已,敬茶、磕頭,一切從簡。
在圣旨送達的第二天,這對師徒就一起負笈遠游,從康城出發,直奔涼州和庭洲而去,然后從庭洲進入北蠻,再從北蠻進入北荒,此去道路艱辛,危機重重,可他們還是走了。
對于文星辰的執意離開,許一凡在勸阻無果之后,也只能選擇答應,畢竟人各有志。
文星辰在走之前,分別找到許一凡和慎武,各自深談一番,至于他跟慎武之間聊了什么,許一凡不得而知,可文星辰跟許一凡聊了很多,其中主要就是有關長安的各種勢力的情況,算是提前給許一凡鋪路,讓其對長安有一定的認知,不至于去了長安之后,兩眼一抹黑。
在文星辰離開之后,許一安也離開了,他要回東海城,畢竟,東海城是許一凡的大本營,他需要回去坐鎮,對于這個學生,許一凡還是很滿意的。
其實,對于許一安,殷元魁和秦之豹都曾私下找過許一凡,想要把許一安留在軍伍當中,給出的條件很優越,職位不高,可權利不小,主要的職責就是負責練兵。
對于殷元魁和秦之豹的請求,他們是什么目的,許一凡一清二楚,他在聽完之后,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讓他們去找許一安談,若是他同意留在軍中,作為先生的他,自然也不會阻攔什么。
當殷元魁和秦之豹去找許一安的時候,結果出乎預料,也在情理之中,許一安拒絕了二人的招攬,選擇回到東海城,不過,他也在詢問過許一凡之后,把訓練乞活軍的方法,毫無藏私的告訴了二人,至于殷元魁他們能不能根據這套練兵方式,訓練出一支屬于炎朝的乞活軍,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許一安和聞一問都走了,可有人留了下來。
寧致遠在這場來自朝廷的賞賜當中,也得到了擢升,從一介布衣,擢升為千戶,其晉升速度之快,遠超其他將領,不過,對于寧致遠的晉升,沒有誰對此有意見和心生不滿的。
一個儒家弟子,能夠在短時間內籌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還敢于跟藩王的軍隊作戰,更是在跟西域聯軍作戰期間,身先士卒,殺敵無數,這已經很了不起了,更何況,他還是大儒荀德華的大弟子。
不知道是在來到西北之后,親眼看到了西北的寒苦,還是受到了軍旅生活的感染,亦或者是其先生荀德華的暗中授意,寧致遠選擇進入軍伍當中,給秦之豹擔任幕僚,職位是個文官,外委千戶,負責鎮西軍當中的一些瑣碎事務,只要跟后勤有關。
雖然官職不高,可帶著寧致遠的是湯芮,現如今的鎮西軍,除了秦之豹這個鎮西將軍之外,總管軍中大小事務的,是湯芮這個大都蔚,其次就是秦斌、余休、湯義這些人。
秦之豹的這個安排,看樣子是打算讓寧致遠未來接替湯芮的職位,對此,許一凡也好,殷元魁也罷,都樂見其成,而且寧致遠和秦之豹的脾氣秉性相投,二人十分互補,這也是秦之豹非要把寧致遠留在鎮西軍的主要原因。
走在已經被修繕一新的城墻上,看到許一凡的將士,紛紛抱拳行禮,而許一凡也是微笑點頭示意,不管軍中的那些將領現如今如何看待許一凡,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將士,看待許一凡的眼神永遠是那么的尊敬和敬畏。
許一凡在西征軍當中,不敢說一呼百應,但是,只要他想這么做,還是會有很多人響應他的,不過,許一凡并沒有這個打算。
三個人漫步在城墻之上,古沫汐跟許一凡并肩而行,她的目光始終落在許一凡的臉上,似乎許一凡的臉上有什么奇觀一般,而慎武很好的扮演了一個扈從的角色,不遠不近的跟在二人身后,雖然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的懶散,可那雙宛如豹子一般的凌厲眼神,掃視著周圍的一切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