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號。
在經過數天的晝夜兼程,長途跋涉之后,許一凡一行三人,終于抵達了玉門關的關城。
關城又被稱之為方盤城,因為該城池為正方形,城垣為黃膠土夯筑而成,開東西兩門,東西長約三十米,南北寬約三十五米,城西有條東西走向的大車道,是連接西北和中原的主要干道。
城墻高大巍峨,城墻高約十二米,寬約五米,墻基最寬處,大約有八米左右,城內有馬道可以直接登頂,關城始建于武朝之后的漢朝,因此關城又被稱之為漢城。
漢城從筑建之處,先后經歷了數個王朝的加固和拓展,然后又經歷了多次破壞,尤其是在北蠻和西域入侵中原,建立王朝之后,關城更是遭遇了毀滅性的破壞,在這兩個王朝被驅逐出去之后,只剩下殘垣斷壁的漢城,又被后世王朝進行修繕,才有了現如今的規模。
關城是橫亙在西域和中原之間的最大屏障,其北鄰北蠻,南接南夷的十萬大山,西域想要進入中原,只有從關城通過方可。
關城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小城堡,可就是這么一個占地面積不到一千平米的小城池,卻在歷史上抵擋住了無數外地的入侵,在關城之內,常年駐守著五千精兵,在距離關城大約三十里的地方,還有一個河谷城,專門用來囤積糧草軍備的城池,在河谷城還駐守著五萬精兵。
當許一凡抵達關城的時候,看到的是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自從西域和炎朝的大戰結束之后,停歇了近三年的貿易再次開始,即便現在是冬天,可依舊能看到無數商隊往返于此。
登上城頭,舉目遠眺,四周沼澤戈壁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蘆葦搖曳,與關城的雄姿交相輝映,讓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賦詩一首。
在太平年間,確實有無數文人騷客,文人仕子,負笈游學,來此遠游,為這里留下了不少詩篇佳作,只是,很少有人走過玉門關,去更西的地方看一看。
此時,正值西北興建之時,無數的商隊,從中原各個地方,不遠萬里來到此地,然后穿過關城,去往更西北的地方,也有無數商隊從康城那邊,一路趕赴至此。
許一凡三人乘坐著馬車,順著官道緩緩地朝城門走去,然后跟行人匯集,在經歷一番嚴格的盤查之后,這才得以進入關城。
關城很熱鬧,許一凡他們的馬車徑直來到了驛站。
起初,驛站的官員在看到這輛風塵仆仆,布滿灰塵的馬車駛過來的時候,立即就有人攔住了馬車的去路。
一個約莫是伍長的魁梧男子,披甲挎刀,大步流星走到馬車面前,微微抬起頭,眼神冷冽而警惕的打量著車上的一行三人。
在打量一圈之后,男子直接開口道:“此地是驛館,閑人免進,若是想留宿城內,可去其他的客棧。”
男子的話說的很客氣,可不管是其睥睨的眼神,還是其說話的語氣,都充滿了高高在上的不屑之感,這看的趙娣一陣的蹙眉。
許一凡聞言之后,從車廂內走出來,下了馬車,看了一眼男子,又看向其身后的驛館問道:“西域使團可曾到了?”
“嗯?”
男子聞言,先是一愣,隨即,目光就變得凌厲起來,手直接搭在刀柄之上,沉聲問道:“你是何人?打聽西域使團的事情作甚?”
“沒什么,就是隨便問問。”許一凡隨口說道。
“隨便問問?我看你是居心不良,是想圖謀不軌吧,來人,此三人是敵國細作,給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