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二人都是哈哈一笑,沒有再說什么。
合適,非常合適,有唐正歸這個鄜洲第一紈绔在,那些官場上的老狐貍,說話做事肯定都會講究一個分寸,李承德也不會吃虧的,當然,以李承德的城府,他也不會吃虧,而這些人也不敢讓李承德吃虧,這次見面,無非就是跟這些官員打了照面,混個臉熟,拉攏一下感情而已。
事情決定之后,早餐也吃的差不多了,在唐正歸的提議下,二人帶著扈從和侍女離開驛館,前往四季樓喝早茶,順便見一見鄜洲城大大小小的官員,而許一凡也離開了驛館。
-------------------------------------
百貨樓和四季樓現如今是全國遍地開花,每個州的州城都有這兩家商鋪,而百貨樓每到一個洲,都會舉辦分銷權拍賣會。
之前,在東海城和附近幾個洲的時候,拍賣會都選擇在包袱齋舉辦,后來,在秋歌和墨刀營學生的提議和策劃之下,他們又新建了一個以拍賣和經商為主體的商鋪,準確來說,是一個商會組織,萬寶商會。
商會這種機構組織,其實很早就有了,比如在鄜洲,就有鄜洲商會,長安也有長安商會等等,每個洲,甚至每個郡都有自己的商會,而所謂的商會,都是本地的商人聯合組建的一個比較松散的機構,負責劃分和瓜分一洲一郡的商業利益。
不過,商會也很分為兩種,一種是官家商會,一種是民間商會。
官家商會就是以朝廷為主的商會,其中大部分都是皇商作為主導者,其次就是一些依附皇商而生存的商人,這種商會做的生意往往都很大,其每年產生的利潤是很大,畢竟,凡是跟皇家扯上關系的,利潤不可能不大,而這個商會的背后,真正的掌控者是內庫那邊,還有不良人七十二司當中負責賺錢的錢財司,二者共同掌管。
民間商會是由各州郡的本地商人組建起來的,其主導者往往都是那些在本地極有名望的大商人,像包袱齋這樣的商人,也會參與進去,但是,他們往往只是參與,并不怎么上心。
皇家商會往往瓜分掉一半左右的利益,當然,這是指那些頂尖的生意市場,剩下不到一半的市場,由民間商會瓜分,若是外來者想要進入各地做生意,就需要通過這些商會的同意才行,說白了,這些商會就是本地的地頭蛇。
當然,也不是所有經商的人,都能進入商會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進入商會的,一來,想要進入商會門檻不低,需要有一定的實力才行,還需要繳納一筆不菲的入會資金;二來,商會雖然名義上是保護本地商人的利益,可其真正保護的還是大商人的利益,想要在商會內出人頭地,非常困難,因此也有很多人選擇不加入商會。
萬寶商會是一個更大的商會,包含面和覆蓋面很廣泛,無論是大生意市場,還是小生意市場,但凡是能賺錢的,都囊括其中。
萬寶商會最早是在海洲成立的,在其成立的時候,許一凡已經離開海洲,在前往康城的路上,這件事他知道,也支持,而海洲的萬寶商會成立的時候,加入者很多,其中以東海城三巨頭和皇商為主,外加四大隱形勢力,還有其他的一些商人。
萬寶商會的管理模式跟其他兩種商會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掌權者不同,萬寶商會是以百貨樓為主,而其生意覆蓋面很廣,凡是百貨樓有的東西,其市場劃分都需要經過萬寶商會,說白了,萬寶商會的成立,就是對商界的重新洗牌,利益歸攏再切割。
這樣做,雖然不能確保每個人都是利益的既得者,但是卻能保證大部分商人的利益,這其中主要就是百貨樓分銷權的劃分。
由墨刀營全權掌控的百貨樓,分舵只有四十個,大炎王朝有三十六洲,外加國都長安,還有一些特殊的城池之外,百貨樓在每一個洲都只在州城建立一個分舵,而州城之外的其他地區的市場,都有商會的各大商家自己去劃分,在分銷權拍賣出去之后,除了拿到分銷權的商家之外,其他商家都不能再從事同樣的行當。
若百貨樓只是經營一種貨物,這樣的劃分自然是會引起眾怒的,但是,百貨樓以百貨而聞名,其種類繁多,不管是大生意,還是小買賣,都很多,每個人都有機會,而那些大商家自然看不上那些小買賣,這就給了很多小商人機會,因此,萬寶商會當中,占據人數最多的,還是那些中小型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