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頓時一片嘩然,站在其附近的官員,見此情景,更是面面相覷起來,其身后的官員,大多數都是一臉的震驚和呆滯。
相對于前面幾位的不跪,李承德的不跪,意義可是十分重大的。
越王李穗育有五子,嫡長子,也就是世子李承賢,當年在進入長安的時候,也曾進宮面圣,雖然也不曾下跪,可也只是當時那一次而已,在那之后的十多年時間里,李承賢偶爾進宮面圣,都是需要下跪的,嫡長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越王的其他幾個兒子了,然而,現在聽到這個旨意之后,很多人心中頓時明白一件事,下一任越王的人選有了。
繼任越王的人,朝廷和歷代君王是不會插手的,都是上一任越王在臨終前立下遺囑,在一眾兒子選中繼承人,不管選中的繼承人是誰,朝廷這邊都是一律答應的,即便是沒有遺囑,往往也是遵循立長不立幼的傳統,或者是從一眾男丁當中選擇能力最出眾的一個,而不管結果是什么,朝廷這邊都會認可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在這近千年的時間里,朝廷也不是沒有插手過越王繼承人的問題,畢竟,任何家族都不能保證他們的后代都是孝順子弟,也會出現不孝子弟,而這個時候,朝廷就會出手,而對于越王繼承人的問題,朝廷只出手過三次。
對于越王繼承人這件事,當年在李承賢行過及冠禮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測,李穗會不會把李承賢召回薊州,然而,越王并沒有這么做,顯然,越王并沒有讓李承賢繼承藩王之位的打算。
當李承德離開薊州,出現在關城,當貪狼軍出現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在猜測,李穗應該是打算把小兒子培養成繼承人,而鄜洲城事件發生之后,眾人更是堅信這一點兒,不過,這種事兒也存在變數,但是,從今天之后,李承德是越王繼承人的事情就算是定下來了。
李承德在聽到這道旨意之后,連忙躬身行禮道:“謝主隆恩!”
李建民的目光在李承德身上停留很久,待到其起身之后,李建民微微一笑,緩緩點頭,顯然他對李承德十分滿意,這讓一眾官員,看到這一幕之后,又是一陣騷動。
在這四不跪之后,再無可不跪之人。
李建民收回目光,緩緩轉身,走到龍椅之上坐下,而大太監洪四喜此時也出聲,而在其出身之后,大殿內外千余人,緩緩跪下,從南到北宛如潮水一般涌去。
雖說可不跪,可這四人還是半彎腰,以示恭敬,相對于其他三人,李承德明顯有些不習慣,凡是為官之人都知道一件事,在太和殿行跪拜禮的時候,是需要低頭低目的,萬萬不可抬頭,而此刻,李承德雖然也半彎腰,可他的頭卻沒有低下,反而是盯著高坐龍椅的李建民一個勁的猛瞧,這把大太監洪四喜看的嘴角微微抽搐,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李承德的小動作,李建民自然注意到了,不過,并沒有理會,而站立在其一旁的李建澤,則微微轉頭,看向李承德,眼神玩味。
“眾愛卿平身!”高坐龍椅的李建民緩緩開口道。
跪倒在地的一眾朝臣,又宛若潮水一般,緩緩站起身來,大多數朝臣都選擇低頭假寐,豎起耳朵聽著就是。
先是六部當中的官員,一一站出來,把一些重要政事說了出來,炎武帝聽完之后,就會看向徐肱,而徐肱見狀,也一一給出意見。
其實,這些事情,看似很大,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拿出相對應的章程,今日再拿出來說,無非是拿出一個結果罷了,當徐肱說完這些章程之后,在場之人自然沒有什么可反對的。
這些事情不多,卻也不少,單單就這些事情,就耗費了近半個時辰的時間,李建民開口的次數不多,都是一些還存在爭議的事情出現之后,他才開口,而李建民一旦開口,其他人自然也就不再多說什么。
在這些事情說完之后,朝堂之上就陷入一片寂靜當中,以往這個時候就是到了退朝的時候,當今日的重點顯然不在這件事上。
或許是坐久了,李建民身體微微后仰,側過頭,看了一眼洪四喜,無需李建民說什么,洪四喜就邁步上前,朗聲道:“宣西域使團覲見。”
隨著話音落下,眾人的目光紛紛看向殿門口,然后就看到一襲僧衣的慧緣,帶著鐘離辰緩緩步入大殿。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