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一行人在離開包袱齋之后,就直奔皇宮而去。
之所以在白袍會的人剛出現,李建民就選擇撤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如今的時局不穩定,看似平靜的背后卻波濤洶涌,炎武帝作為一國之君,絕對不能出事兒。
大炎王朝從建國至今,皇子奪嫡事件其實發生了無數次,不過真正對王朝有深刻影響的只有三次而已,每一個王朝的存在,都會有一些時刻想要顛覆其存在的人,這些人可能是朝中百官,可能是前朝遺老,也可能是世家集團,亦或者是某個修行勢力,但是有兩種人絕對不會參與其中,其中就包括生活在底層的百姓。
大炎王朝比不上武朝,跟漢朝相比也略顯遜色,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大炎王朝是繼武朝漢朝以來,最強大的王朝,但是,現如今,大炎王朝也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儲君。
炎武帝李建民的登基是經歷了五子奪嫡,還有玄武叛亂,才坐穩江山的,而這種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意味著有很多人死去,尤其是皇室中人。
燕王一家死的只剩燕王李剛,還有兒子李嗣源了,而漢王李建業更是一個子嗣都沒有,唯一的子嗣至今身份不明,而秦王李建澤雖然在叛亂之后活下來了,可他也沒有兒子,準確來說,他沒有后代,至于說其他三個藩王,除了越王李穗一家人丁興旺之外,剩余兩大藩王人丁也不算興旺。
李建民本人雖然有不少子嗣,可都很年幼,最大也不過十二歲而已,而這些皇子還在縱橫書院求學,雖說朝中經常有人提到立儲一事,可至今為止,太子一位還是空懸著的。
李建民還年輕,只要保養得當,他完全可以等到幾個皇子的成長,可問題是,有人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要知道,現如今的大炎王朝在經歷了五子奪嫡,玄武叛亂,還有前段時間的南征北戰西伐,國力是彰顯出來了,可也消耗了很多,亂世降臨,修行勢力頻繁出世,王朝雖大,可也只是一個勢力而已,如果炎武帝死了,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
其實,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炎武帝一死,年幼的皇子肯定會淪為大臣們爭奪的對象,而這些皇子誰登基,誰稱帝,這是個問題,但是不管是誰登基稱帝,現如今的這些皇子,都會淪為傀儡。
另外,現如今藩王有四個,可除了越王李穗之外,剩下三大藩王真的沒有一點想法嗎?
要知道,權利是很誘人的,坐上龍椅就意味著掌控了至高無上的權利,為了權利,會有很多人瘋狂的。
其次,如果炎武帝死了,諸國肯定會來犯,別看之前炎軍打敗了他們,可這些勢力都想入駐中原,到了那個時候,和談就是一紙空文,戰爭一起,會死多少人不得而知,但絕對不少。
然后,近五百年來,大炎王朝一直在明里暗里打壓針對世家集團,尤其是這段時間,雙方更是撕破臉皮,一番爭斗下來,必定有人落敗,而世家集團如果不想消亡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取而代之,說直白點兒,就是推翻大炎王朝,建立新的王朝。
雖然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可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如今的皇室李家,曾經也是一個大世家,而世家集團的力量遠沒有常人看到的那么簡單,如果其簡單的話,也不會被皇室針對近五百年,還依舊存在,依舊讓人忌憚。
最后,現如今修行勢力入世,不再是儒家一家獨大,雖說修行勢力輕易不插手世俗之事,可不代表他們真的不參與,一旦這些人插手世俗之事,那現如今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亂世,就會更加的混亂。
總而言之,大炎王朝現如今的很多事情都在炎武帝李建民身上,他不死,暫時大炎王朝就亂不了,而他一旦死了,亂世就真的降臨了,這也是為何在炎武帝下旨對北蠻、南唐和西域開戰之后,很多老臣都要炎武帝立儲,全力尋找大皇子的原因之一。
今天這場拍賣會,雖說是包袱齋和大炎王朝聯合舉辦的,可實際上,拍賣會上很多好東西,都是朝廷拿出來的,而如此之多的至寶,吸引來的勢力太多,對于李建民出宮參加這場拍賣會,是有很多人反對的,但是,反對之后,李建民還是來了。
幾輛馬車行駛在街道之上,在馬車前后,有三百人的內衛護送,而在暗處,還有不少高修護衛,馬車的速度不慢,很快就接近御道,而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在隊伍來到街口,前面的內衛剛剛轉彎,李建民所在的馬車剛要轉彎,一道劍光從天而降,劍光直指李建民所在的馬車。
“敵襲!”
內衛統領看到這一幕,暴喝一聲道:“御!”
跟在馬車后方的百余人,第一時間朝馬車靠攏,形成一個圓圈,而那道劍光出現之后,有三人從隊伍當中沖天而起,其中一人直奔劍光而去,其手握一柄長劍,抬手就是一劍。
兩道劍光瞬間撞擊在一起,下一刻,劍光消失,而這位阻擋劍光之人,也被擊退回地面,雙腳在地面上留下兩個深深的腳印,當男人抬起頭的時候,其嘴角有鮮血滲出,顯然,剛才阻攔那一劍,他受傷了。
三品劍修,被一道劍光擊殺,可見出劍之人的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