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拍賣會的緣故,使得長安城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可賭石大賽還是進行的如火如荼。
現如今的大炎王朝很缺錢,從之前朝廷對世家集團出手,不斷的抄沒家產,還有拍賣會上拿出很多重要法寶就可以看的出來,而這次賭石大賽,更是完全以斂財為目的舉行的。
按理說,大炎王朝傳承近千年,積累了無數財富,應該不缺錢才對,畢竟,大炎王朝和其他王朝都不同,它不像武朝和漢朝那般好戰,也不像秦朝那般敗家,大炎王朝從炎高祖一直到炎武帝,歷代君王,雖然性情不同,可基本都是以守成為主,雖說也出現過幾個好戰的皇帝,還有幾個敗家的皇帝,可大部分皇帝還是以平庸為主。
說是平庸,其實也不平庸,俗話說,大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其實兩者都很難,大炎王朝除了在建國初期的時候,對內和對外發起過無數次戰爭之外,大部分時候,大炎王朝都和和平,基本是以防守為主,而被動防守就會給人一種很平庸的感覺。
中原永遠不缺人才,尤其是大炎王朝,而且大炎王朝很重視人才,大炎王朝是以武立國,以文治國,相對于其他王朝,大炎王朝有自己的想法,并沒有一味的依靠儒家之學,儒家和大炎王朝皇室更像是合作關系,而不是主次關系。
儒家的縱橫書院,這些年來為大炎王朝培養了無數人才,但是,大炎王朝不單單從縱橫書院求才,還從民間和江湖求才,甚至是從他國求才,總而言之,在大炎王朝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機會,只看你是否能夠把握住了。
任何一個王朝能夠長盛不衰,國力強盛是最重要的一點兒,而國力強盛又包含很多東西,軍隊強大、國庫充裕、人才濟濟、百姓安居樂業、帝王不昏庸無道、朝中百官維持平衡......這些東西都很重要。
大炎王朝有四大邊軍,兩大王牌之師,四大邊軍的戰力,北蠻、西域、南夷這些年來,早已經深有體會,比如鎮北軍,以嘉州城為界線,每年都要抵御北蠻入侵,一年又一年,近千年來,嘉州城外死了很多人,如果把這些戰死的人數放在一起,估計比北蠻人口還多。
同樣如此的還有鎮西軍,這些年來,西洲城外也死了很多很多人,唯獨比較輕松的就是鎮海軍,可是,鎮海軍曾經也非常的輝煌,因為在很早之前,東海諸國曾經多次入侵過中原,鎮海軍在海上和海岸線上死了很多人,不過,可能是和平的太久了,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戰爭的殘酷。
炎武帝上位的時候,曾經帶領軍隊北伐,攻打北蠻,差點兒把北蠻打廢了,讓很多人以為炎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可之前那次針對西域的戰爭,讓很多人見識到了,炎軍不是不可戰勝的。
尤其是在康城防守戰的時候,很多從中原調遣過去的軍隊,其將士的素質,說實話并不是很好,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拖累了西征軍,因為很多將領只看到了軍功,卻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實力,很多中原腹地的將領,在那場對外的戰爭當中,死了很多,其中死的最多的就是西征軍和鎮北軍當中。
西北大捷,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必然的事情,覺得炎軍還是天下第一強軍,可是,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卻深刻的認識到,炎軍已經不再是天下第一強軍,雖然暫時還沒有哪個王朝的軍隊,能夠超過炎軍,可他們跟炎軍的差距已經在逐步縮小了。
西北大捷是打贏了,可也是慘勝,要知道,西征軍的兩次西征,折損了數十萬將士,尤其是第一次,秦嘉涆帶領的二十萬人,全部戰死在西北,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西北百姓和將士,為何那么敬畏許一凡?
除了許一凡打著他們打贏了那場戰爭之外,更重要的是許一凡在改變西北,雖然這種改變可能有些晚,可能夠改變就能讓人看到希望,因為西域那邊的人,早就已經開始在改變自己,而這些東西是朝廷當中很多人看不到的,或者說他們看到了,卻不想承認的。
當然,西北大捷靠的不單單是許一凡,還有很多人,許一凡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是其他將領無法做到的,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將士很崇敬許一凡。
其實,西征軍即便沒有許一凡,他們也能打贏,只是時間和代價問題而已,畢竟,炎軍真的很強。
西域在改變,至于他們在什么時候開始改變的,暫時還不知道,可能這個改變已經很久了,只是現在才被人發現,才被人重視而已,而同樣有改變的,還有北蠻和南夷,以及東海諸國。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北蠻、西域和南唐,他們都在練兵,甚至可以說達到了全民皆兵的情況,這次大炎王朝面臨的還不是他們的王牌之師,不然的話,大炎王朝不可能贏的這么輕松,當然,說是輕松也很不輕松。
李建民也在改變,或者說,這些年來他一直在謀求改變,別的不說,就說這次包袱齋事件,李建民只出動了不良人和部分禁衛軍,就震懾了所有人。
之所以能夠震懾很多人,就是因為實力的碾壓,然而,在這個亂世降臨的時代,一個王朝單靠一個不良人是遠遠不夠的,炎軍強,大炎王朝才能強,而想要炎軍強大,就必須練兵,而練兵就需要大量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