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北蠻?
前段時間不是才和談完畢嗎?怎么現在又要攻打北蠻呢?
心中疑惑不已,可此時卻無人給解釋什么。
兵部尚書童貫聞言,沉吟片刻之后說道:“陛下,國戰之事,茲事體大,還需慎重。”
戶部尚書歐陽睿連忙附和道:“陛下,年前剛剛停戰,百事待興,還需以民為本,休養生息為主,更何況,前段時間,北蠻王庭派遣使臣前來和談,此時若是開戰,有損我大炎大朝之威嚴。”
聽到童貫和歐陽睿的反對,李建民等人絲毫不覺得意外。
童貫是兵部尚書,總領著武將集團,而武將想要加官進爵,必須得立戰功,而想要立戰功,就需要戰爭,按理說,他不應該反對的。
可事實上,他必須反對,至少要諫言。
炎武帝從登基開始,一直到現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共發起了兩場戰役,第一場是在其登基之初,針對北蠻的北伐,那一戰,成果斐然,打的北蠻好多年都不敢叩關。
第二場是三年前的因東海城黑木崖之事,針對三國發起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規模很大,持續的時間有點久,傷亡的人數很多,雖然大炎王朝依舊贏了,可也是慘勝。
將近三年的時間,持續不斷的戰爭,不管是對將士而言,還是對于國庫而言,都是極其沉重的負擔,現如今,好不容易戰爭停歇了,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在此時發動戰爭,將士們可能會出現厭戰的情緒。
更重要的,還是之前的戰爭,炎軍傷亡慘重,尤其是鎮西軍,幾乎整個鎮西軍的底子都打沒了,雖然后期有不少將士補充到鎮西軍當中,可鎮西軍的戰斗力下滑的厲害。
同樣的情況不單單是鎮西軍,鎮北軍和鎮南軍都是如此,想要發起戰爭,就必須保證炎軍保持一定的戰斗力,不然,貿然發起戰爭,就是去送人頭,立功固然可喜,可若是拿無數將士的性命去換取戰功,這是童貫不允許的。
最重要的是,之前的戰役,除了西征軍之外,其他兩大邊軍打的主要是防守戰,防守戰和進攻戰是有很大區別的,最起碼在傷亡人數上,就有天壤之別。
北蠻雖然不像中原這般,有諸多城池,可也不是一馬平川,想要攻打北蠻,在人數上就必須要占據絕對的優勢,而單靠鎮北軍顯然不夠,可若是從其他兩大邊軍抽調軍隊,那其他兩大王朝會不會趁機搞事情呢?
另外,鎮海軍還沒有重建,殷元魁現如今還在西北,而鎮海軍的重建,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日。
童貫作為兵部尚書,考慮問題必須得全面,顧慮很多。
當然,如果炎武帝執意要打,童貫還是會遵從旨意的。
至于說戶部尚書歐陽睿反對,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可以這么說,凡是要用到錢的地方,戶部基本都會反對。
戰鼓一響,黃金萬兩!
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別人不知道,戶部的人最清楚,每一場戰爭的發生,對于國庫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消耗和負擔。
邊軍作戰一個月,需要消耗的財力物力,差不多是大炎三個月的稅收,甚至更多。
之前,炎武帝那場持續近三年的對外作戰,消耗了大炎近二十年的國力,而這還是前期打仗的損耗,而后面的后期善后工作,花錢的地方更多。
現如今的戶部,窮倒是不窮,可也不富裕,如果李建民執意要北伐的話,估計戶部的官員肯定是很為難的。
另外,新年剛到,在過不久就要準備春耕了,雖然這些事兒需要工部去做,可戶部也要拿錢啊,想要收取賦稅,必須要保證春耕的正常進行,若是春耕都無法保證,那怎么能秋收呢?
其實,戰爭,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戶部都是很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