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修,當是頂天立地,寧折不彎的存在。
為何世間很多人崇拜劍修,想要成為劍修?
除了因為青衫仗劍很帥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們身上的那股至死不渝,一往無前的氣勢和信念,就像置身沙場的將士一般,當死則死。
可為何天地如此之大,能夠成為劍修的人,卻少之又少呢?
人們常說赤子之心,澄澈劍心,終究不過是純粹二字罷了。
純粹二字,說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卻很難,人都是在不但成長的,而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次的抉擇,其實就是一次問心,而這往往都影響著一個人的信念。
有人在難題面前選擇的退卻,也有人在難題面前選擇了妥協,當然,也有人選擇了迎難而上,可真正能夠堅守本心的人,卻少之又少。
對與錯,是與非,黑與白,這是孩子的世界觀,而在成人年的世界里,只有利益得失。
當然,這么說顯得有些絕對,可事實大多如此,可有些事兒,有些人總會在某些選擇的時候,選擇了人們覺得最不可思議,也最愚蠢的那一條。
修行說難也挺難的,說容易其實也很容易,可是,到了拼死一搏的時候,很多修行者其實還不如一個尋常人。
為何?
無非怕死二字罷了。
命之一字,古往今來,是沒有諧音的,似乎這是在告訴所有人,命只有一條,也只有一次,沒了就真的沒了。
人們修行是為何?
有人說是為了修道,也有人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還有人說是為了長生,而終其一言,不過是為了活著二字而已。
沒有人想死,也沒有人不怕死,即便是再想死的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那個勇氣去死的,他們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也會感到恐懼,也會產生退卻的心理,但是,總有一些人在關鍵的時刻,選擇去死。
許一凡上輩子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于是他選擇作死,可當生命真正終點的時候,許一凡的內心也有很多的不舍,也曾產生過一絲后悔。
當上天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時候,他比誰都珍惜生命,比誰都怕死。
說來也好笑,作為大炎王朝唯一的國師,最年輕的護國大將軍和不良提司,卻是一個無比怕死的人,不管是在俗世王朝,還是修行界,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原年輕一代當中的佼佼者,許一凡是一個極度怕死之人。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這樣一個無比怕死,為了保命可以不擇手段的人,卻能在短短的數年時間里,締造出言午堂這樣的勢力,也沒人能想到,這樣一個人居然能夠左右一場投入兵力高達百萬的戰爭的勝負,更沒有人能夠想到,這樣一個人居然成為了大炎王朝最炙手可熱,而且身處高位的人。
四品境界很強嗎?
若是放在十年前,不,五年前,那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畢竟那個時候,世俗是世俗,修行界是修行界,可是,現在卻不同,下三境的修士跟尋常百姓無異,中三境的修士多如狗,即便是上三境的修士,現在也呈現遍地走的情況。
很多人都想不通,這樣一個隨隨便便都能被捏死的小家伙,居然會得到那么多勢力的青睞,他憑什么?
最可氣的還是,這樣的家伙,居然還是一個純粹修士,而且還是一個純粹多修的修士。
在從西北去往長安的路上,許一凡已經慢慢躋身四品巔峰,而在抵達長安之后,許一凡已經達到四品巔峰,在姜三甲離開之后,許一凡曾問過他,該如何躋身破凡境和上三境。
出乎許一凡預料的是,一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所不知的姜三甲,卻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指了指許一凡的心,對他說:“問它!”
當時,許一凡不明白姜三甲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一直想不通,而在離開京城的這一路上,他始終在想這個問題,直到他遇到了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