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面無表情的走出來,他其實也是迫不得已,時間太短了,他根本來不及培養足夠多的內政小吏。
而如今,他手中只有兩縣之地,二十萬人口,要想在最短時間內爆發出最大的戰爭潛力,就必須擁有一個高效的,穩定的,基礎管理層。
這就需要總鏢頭與總捕頭。
前者在物品管理,物資調度上簡直是最牛逼的,可以一直用到大后期。
后者在治安管理,基層事務處理上......
第126章基層內政體系(第4/6頁),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同樣很出色。
一個縣城,十萬人口,若是有五百總捕頭,五百總鏢頭,那么隨便一個內政三星的人就可以管理得順順遂遂。
“哎,錯估了形勢,我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諸葛亮心中自嘲,他真的沒有料到,天命會親自執棋,而且還敢向門閥世家直接開火,局勢一下子就急轉直下了。
所以這個時候自己的面子算什么,抓緊建立一個高效迅速的基層內政管理體系才是最重要的。
——
深夜,
李肆還沒有睡,他在監督難民的安置工作,因為這次不止是那六萬多鹿城難民,還有大石縣三萬多百姓的遷徙。
大石縣縣令最終同意了李肆的建議,但整個大石縣的遷徙需要時間。
他們不像難民,對自己家中的盆盆罐罐非常舍不得,哪怕李肆已經先后緊急調度了一千臺大車過去,但整個遷徙也得幾天時間。
不過總算沒有太大紕漏,在這其中,溪山衛戍營,溪山守備營,車馬司,戶司,庫司發揮的作用極大。
基本上,李肆就一個命令下去,那么圍繞這個命令所衍生的各種層面上的問題就能很快得到解決。
比如衛戍營提供的是捕快的治安,車馬司提供運力,戶司進行登記,并調整田畝,房屋安置等工作,工匠司則負責抽調人手,庫司負責物資供給發放,確保無論是遷徙中,遷徙后,不會有人挨餓,挨凍。
這些瑣碎的工作看似簡單,但若是有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會釀成巨大的混亂,甚至是演變成災難。
而這個內政體系的主體,就是一千多總捕頭與五百多趟子手,以及一千多總捕頭和捕快構成的。
“殿下,溪山縣周圍已經沒有足夠田地,足夠......
第126章基層內政體系(第5/6頁),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房屋安置更多的難民,臣建議,是否啟用王家鎮?”
主簿孫進深夜急匆匆找來,就是為了匯報此事。
“暫時不需要,因為孤王想擴建溪山縣城,讓它達到一個州城的規模。”
李肆思索著道,未來在他的地盤內,社會分工必須更加清晰,更加專業才行。
王家鎮那邊大約有十萬畝農田,他打算將其收為官田,將來統一給士卒賞賜。
但多余的難民怎么安置呢,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去當農夫。
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愿意,沒有土地,就像是沒有了根子,很慌。
但這一次鹿城那些難民就是很好的調整開始。
分給秦瓊典韋那一萬人,基本就是只會種田,其他啥也不會的。
剩下的,才是密集的手工業者。
所以,擴建溪山縣,給他們發房子,卻不發田地,讓他們成為工人,嗯,大概就是這么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