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起如今之局勢,他心情也隨之變得無比沉重起來。
原以為至少也能落下一個汜水關。
可結果,連汜水關都又被這賊子給重新奪了回去。
是一點顏面都不給他們留。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袁紹自己也已經不想打了。
屢戰屢敗,被華雄打的身心俱疲
但是他為盟主,這樣的話,實在是說不出來,丟不起這個人。
所以他很快就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不是在這里思索如何打仗,如何將華雄戰敗。
而是在想,如何既能夠不與華雄打仗,又能夠合情合理的不丟自己的面子
第二日,袁紹營寨大帳之中,在袁紹號令之下,眾諸侯齊聚。
相比之前的濟濟一堂,此時帳中諸侯,看上去稀疏不少
畢竟少了鮑信、孫堅,張超、張邈,孔伷和喬瑁六人。
眾人大多都注意到了這些,以至于眾多人心中,都是不由的升起凄涼之意。
“諸君,董卓篡權亂國,華雄賊子領兵守關。
我等興義師而來,竟被這樣一個蠻子給堵在這里,實屬可惡
必與其不共戴天
接下來,我等迅速整理兵馬,與其再戰
十日之內完成整兵,十日之后,大舉進攻汜水關”
袁紹坐在首位上,望著眾人慷慨陳詞。
勢必要殺華雄
此言一出,王匡、韓馥、劉岱,孔融等眾人都是不由一驚。
心中極度不情愿。
他們眾人,心中所想的最多的,還是憑借討伐董卓,來獲取大權力。
此時看似沒怎么贏過,但隨著董卓開始遷都,實際上割據已經是形成了。
而華雄又過于兇殘,殺諸侯如割草。
在這等情況之下,誰還再想繼續與華雄打仗
不敢和華雄繼續打,說起來比較丟人,但總比丟掉性命要好
于是,眾諸侯紛紛開口,勸袁紹三思而行。
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明如今之際,不宜和華雄硬拼。
袁紹見到眾諸侯的反應,心中暗自松口氣。
顯得有些喜悅。
事情成了
這就是袁紹所想出來的應對之策。
既然他作為盟主,嫌主動開口做出不與華雄作戰的決定丟人,那就表達出與華雄不共戴天,與華雄決一死戰的態度好了
反正被華雄打怕,在接下來不想再與華雄作戰,至少是不想和華雄主動作戰的人,又不是自己一個。
在自己表達出來的這樣態度之后,必然會有人前來勸阻。
如此以來,不敢與華雄作戰的名頭,就落不到自己頭上。
畢竟自己這個盟主,是非常想要與華雄作戰的。
是這些諸侯們慫了,硬是在這里阻攔
諸侯們越是阻攔,袁紹就越是起勁,說必然要斬殺華雄云云。
眾諸侯紛紛勸阻,如此再三之后,袁紹才算是熄了這個心思。
嘆氣表示,就暫時按照眾人所言行事,不與華雄交戰好了。
不少人都暗中長松一口氣。
這一幕看的在這里冷眼旁觀的曹操,有幾次就在想,要不直接就順著袁紹的話,力排眾議,支持袁紹帶兵與華雄死磕算了。
免得這家伙在這里說著不停。
看著就令人心中生厭
一番商議之后,眾人將此事定下。
并在接下來,將眾人兵馬匯集起來,一連扎下三個大寨。
將眾多兵馬都安排到這三個大寨之中。
為的就是避免兵馬過于分散,會被華雄賊帶兵出來,各個擊破。
同時,也將營寨修建的分外結實。
是鐵了心的,在這里和華雄耗下去。
打他們是不想打的,但退走也不可能。
至少在董卓退走之前,他們絕對不能退兵
“文若,你怎么看”
潁川這里,一青年人轉頭望向身邊另一青年,如此詢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