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便是修建戰俘營,當然名字叫做“戰場返還人員臨時安置營區”。
因為安置區規劃的規模龐大,因此被設置在長崎市郊。
而修建安置區,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因為航洋貿易停罷而失去了訂單的這些長崎勞務會社,自然也得到了石泉侍梅派發下來的訂單。
這可是政府工程,長崎勞力株式會社會長梨貍原上浦一陣歡喜。
不僅是這些勞務會社的社長們因為得到了政府訂單而歡喜,就連這些勞務公司的社員們也因為有活路了而歡喜。
因為會社有了訂單,他們這群社員就有了活路。
有了活路,就意味著會社會給他們發放工錢。
有了工錢,自然就可以養家糊口。
回到家,腰桿也挺得直直的。
雖然這話說得十分資本,但是其內在邏輯就是這樣的。
除了建設安置區外,失去了“外貿”的長崎,現階段的發展,也需要拉動一定的內需。
在基建狂魔的眼中,長崎屬于典型破破爛爛的,雖然在這個時代還算不錯,但是入不了基建狂魔的法眼呀。
再加上昨日的戰斗,長崎的港口設施和城內的一部分道路破壞的十分嚴重。
因此石泉侍梅要求長崎政府,撥了一筆款項,用于長崎戰后恢復,以及道路升級上去。
然后便是戰場返回人員的安置問題。
這本來需要帝國大藏省撥款的,但是以現在帝國政府對長崎這邊的態度來看,百分之九九是分毫錢都拿不到了。
而這些戰場返還人員,衣食住行等又需要各項物資,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若是讓長崎政府來提供食物的話,又需要拿錢去市場上買。
而且長崎這些糧商、布商,未必不會借機發一筆國難財。
他們也在賭,賭這些穿著迷彩衣服,在昨天塑造起親民形象的異時空國戰士,不會支持長崎政府強買強賣。
可以說,石泉侍梅想要做的一切,都是一環扣一環。
首先是安置區建設,基礎設施升級,安置區安置問題,就需要沒有帝國政府支持的長崎政府,支付一筆高昂的費用。
然而戰爭爆發后,失去了外部貿易的長崎。
再加上東瀛帝國這些年勒緊褲腰帶發展的政策,促使各地政府需要向帝國政府上繳高額稅金,對地方政府和百姓雪上加霜。
長崎政府根本就撥不出來這么多建設款項來。
石泉侍梅很想直接勒令勞務公司的人,不要錢干活。
也很想以緊急狀態為由,要求糧商們直接放款。
甚至石泉侍梅將注意,打到了長崎的銀行上。
不過這些想法,直接讓穿越辦來的蘇省給叫停了下來:“石泉參謀,經濟不是這么搞的。
長崎是城市,不是部隊。
你這樣搞的話,長崎以后會亂套的。”
搞聯合艦隊后勤的話,石泉侍梅還有一點辦法,但是長崎的話,石泉侍梅就明顯經驗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