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廠后,再坐上汽車,輸往上國各地的工廠。
通過工廠的加工,再將這些產品,加工成初級工業品。
這些低價拿到的礦藏,無疑會使得整個生產線上的生產成本降低,致使整個商品的價格也隨之下降。
當然這些商品也未必會全部流通在國內,它們也會在出廠后,直接奔向東方世界的各個國家。
從原材料變成工業加工品,變成商品后,又“返回”各國。
一去一來,倒是讓異時空的企業和商人賺了不少。
當然本地人,也得到了實惠。
礦業如此,林業亦是如此。
安南王國的林業資源十分豐富,因此除了礦兵外,東瀛帝國的一些部隊,還直接改編成了林木兵。
林木兵如其名,主要職責是開墾林木,砍伐森林。
電鋸,又名“動力鋸”,由獨意志人安德雷阿斯·斯蒂爾于926年發明,極大的節省了切割材料所耗費的時間和人力。
電鋸以電作為動力,用來切割木料、石料、鋼材等的切割工具,邊緣有尖齒。
分手固定式和手提式,鋸條一般是用工具鋼制成,有圓形的,條形以及鏈式等多種。
而在這個時空中,電鋸成了異時空獨享的工具。
這些林木兵拿著電鋸一陣好奇,在聽聞操作講解后,更是興奮了起來。
對準了那些樹干,摁下了開關,“嗡嗡嗡嗡”,電鋸便開始在樹木上作業了起來。
很快一顆顆參天大樹便轟然倒塌,手中電鋸的工作效率,更是讓這些林木兵們嘖嘖稱奇,贊道:“不愧是上國。”
至于那些被砍伐下來的樹木,它們將會被運往國內制作成原木。
然后再看是做成木板,亦或是其他什么東西。
最終會變成家具、筷子、木地板等,流通在上國的市場上。
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實木家具和木地板等木制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價格,為國內的裝修業帶來了一個個利好。
安南王國作為熱帶國家,其在農業上,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時的安南王國人口2180萬,遠沒有原時空的安南人口那么多。
此時的安南王國還有大量的土地,被熱帶雨林所覆蓋,還未開墾。
林木兵“過境”后,農墾兵便帶著大量的工具抵達現場,將這塊塊的荒地給開墾出來。
農墾兵和礦兵、林木兵一樣,是東瀛帝國專門改編過來的部隊。
異時空國的大型農墾機器由于道路狀況等問題,現在還無法進入安南王國,農墾兵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批大批的進入了安南王國。
他們開始揮舞著出頭,在上國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始揮汗如雨地開墾著大型農場、大型果園、大型經濟作物園。
大型農場的出現,定然會擊垮南洋地區的小農經濟。
但是這也是發展的必然性,畢竟大型農場的效率更高,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
一鋤頭下去,拋開一片土地。
農墾兵們開始按照指導,播種上國帶來的現代水稻。
上國雖然糧食儲備足夠,但是那只是保證溫飽沒問題,確保國內不會發生饑荒。
食物的多樣性,在穿越后多少還是受到了一點影響。
并且牲畜的口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按照穿越辦的規劃,南洋就是異時空國的大型糧倉。
剛好對東瀛的懲戒戰爭結束,上國自然要搶種一波糧食。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農作物生長期比熱帶雨林氣候區的農作物生長期長,因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農作物為一年二熟或三熟,南洋稻谷更是一年三熟居多。
早稻一般于3月底至4月初播種,7月中下旬收獲。
地開墾好了,那么接下來便是異時空國在南洋播種的第一批現代稻。
農墾兵們也是兢兢業業,畢竟這些去海外的兵種,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額外薪酬,用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整個東方共同體框架下的東方世界大開發,可不僅僅只是安南王國一家。
東瀛、高麗、呂宋、蘭芳、安南、瀾滄、高棉、暹羅、勃固都參與其中。
而南洋5國,更是能夠經常看見東瀛海外兵團的辛勤勞作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