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什么成本都沒花,就只是路上砍了點木頭,現在竟然有人愿意出錢來買,大家都十分高興。
“音丫頭?”葉大山著急的叫道。
一筐一百文,他們一共十幾筐,那可就是一兩多銀子呢。
葉清音朝著掌柜的搖了搖頭:“這不是錢不錢的事,主要是還有老人和孩子,天這么冷,大家也得取暖。”
掌柜的見她拒絕,知道肯定是價錢沒給到位,于是說道:“一百二十文一筐,不過就是尋常的炭,平時真的五十文都換不來。”
葉清音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搖頭拒絕了。
她有預感,這場雨短時間內不會停,連日降雨柴炭價格勢必會上漲。
到時候一百五十文一筐肯定也會有人買。
看著掌柜離開,眾人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音丫頭,之前年景好的時候,一擔柴才能換幾文錢,一筐炭好的時候也才二三十文,一百二十文真不少了。”
“是啊,就是這場雨來的突然,沒準明后天天氣就晴了,到時候這炭不是就砸手里了?所以能換點錢是點錢嘛。”
老里正接話道:“音丫頭也是為了大家好,現如今哪里都需要錢,她也不容易。再者據我觀察,這場雨,沒有十天半個月,恐怕停不了。”
老人們種了一輩子莊稼,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觀看天氣的經驗。
之前預判要下雨的人就是老里正,這會兒他說這場雨輕易不會停,大家雖然將信將疑,但也沒有人提出質疑。
不一會兒劉三他們拿著餅和饅頭還有菜回來,久違的綠色的青菜,每個人吃在嘴里的時候都有些百感交集。
一場災荒,讓大家全都背井離鄉,也不知道這種逃荒的日子要過到什么時候才能徹底安頓下來。
吃過飯,大家便準備休息了。
第一次不用值夜,不用在野外席地而睡,受夜晚潮冷的寒氣侵襲。
雖然睡的只是硬硬的大通鋪,甚至某個人的一個翻身床板就會發出吱嘎的聲音,但大家還是覺得這是一份難得的幸福時光。
夜里,外面再次下起雨,狂風挾著大雨不斷敲擊著窗子,屋子里氣溫很低,幸好他們有炭,放進炭盆里面點燃,一整晚倒是沒太難過。
天快亮的時候,雨小了不少,但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
整個天空陰沉沉的,劉三兒和林程披著蓑衣去渡口打探情況。
老遠就看見一隊官兵身穿蓑衣守在那里。
要上船的人則頂著雨排出長長的隊伍等待著官兵查看,即便如此,后面依舊有人陸續加入排著的隊伍中。
官兵檢查的十分仔細,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要登船人的行李。
因此隊伍行進的十分緩慢,一刻鐘的時間也才放行三五個人。
就在他們打探情況的時候,梁五和誠伯已經悄悄聯系上一位船家。
船家是一名五十幾歲的老漢,自己有一條漁船,平時靠打魚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