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第一批種下去的小白菜長勢喜人,每一顆都有巴掌大小。
間苗之后,除了自己留下一點外,剩下的兩籮筐葉清音全都讓文元和劉三兒送去了軍營,給梁伯騫還有軍師他們加點菜。
吃了快兩個月的稀粥咸菜,猛然看見這么綠油油的小青菜,營里的爺們兩只眼睛都綠了。
但僧多肉少,并不能全員都分到,因此由軍師做主,將菜送去伙房,晚飯時給每位將領多加一道菜。
送完菜后沒幾天,葉清音又讓文元和劉三兒還有林程楊大雨等人組成推銷小分隊,去石原城還有其他大城鎮推銷青菜了。
能在北地的這個時節種青菜,根本沒用他們浪費什么口舌,有兩家大酒樓直接把所有的青菜都預定了。
大致意思就是,不管多少他們都要了。
只是如今這世道四處都不太安定,他們愿意多花一部分運費錢,讓文元他們把菜給送到地方。
回到城內,幾人將所有的小白菜都摘下來裝進筐里,并且用舊棉被嚴嚴實實裹好,防止因為外面氣溫太低導致所有的菜都凍傷。
整整十五筐白菜,連夜快馬加鞭途經百里路,送到地方的時候天才微微亮。
文元和劉三兒幾人漏在外面的睫毛還有眉毛上面全都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手腳更是凍到麻木,甚至已經失去了知覺。
但他們渾不在意。
當將所有的菜卸下車,看到它們依舊新鮮翠綠時,幾人都長舒口氣。
冬季的青菜不但比糧食,甚至比肉還貴上三文錢。
整整十五筐青菜,一共換了四十二兩銀子。
按照葉清音的要求,所有的錢都用來買了粗布和棉花,用來制作士兵們的冬衣。
一早葉清音就將后衙騰出三間房子,并在側面臨街的位置單獨開了一個門,方便制衣女工進出。
原本她是準備付給大家工錢的,但是卻被她們拒絕了。
這群勤勞質樸的婦人知道城中正是艱難之際,所以她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為守城的將士們盡一份綿薄之力。
葉清音沒有阻攔。
所有的白菜賣掉之后,緊接著她又讓人種植了第二茬。
而這時候先前種下的韭菜也開始到了收割期。
一周后,第一批冬衣被送到了軍營里。
雖然只有兩百件,但足實的料子,還有細密的針腳做工,這些都讓士兵們感受到了足夠的溫暖和重視。
有分到冬衣的士兵,稀罕的摸著身上的衣服,久久不愿意脫下來。
更有士兵濕著眼睛表示,已經很久沒穿過這么厚實暖和的衣服了,上一次還是多年前離家時母親給縫制的。
其實朝廷也并非每年都會下發冬衣,分發冬衣有著嚴格的規定,已經有冬衣的士兵兩三年內都不會再發。
而且分發下來的冬衣都會偷工減料,只有薄薄的一層棉芯,根本就不耐寒,值夜班的士兵嘗嘗苦不堪言。
現在有了音姑娘提供的棉衣,大家晚上值夜再也不用受凍了。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非常快。
進入十一月底,伊州城內又下了兩場雪,但雪量都不大,溫度卻極低,即使是白天也能滴水成冰。
風沙依舊大,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
酒坊生產的第一批酒已經裝車。
軍師照例安排了兩隊士兵隨行保護。
眾人這一去便又是半個月。
這天,葉清音正在組織人手割第二茬韭菜,院子里突然跑進來一人。
“音姐姐不好了,文元和劉三哥他們被劫了,你快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