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卓白陵歸附蒙琰的卓氏子弟無論貴賤都有一份土地,我聽說卓白陵對他們并無家族約束。”顧言風意味深長的說道。
這話一說出來直擊顧晟內心深處,不知多少代以來全家的吃喝全憑主家好惡,或是自己這些偏房子弟有沒有能力供主家驅使,雖是在百姓面前頂著顧氏子弟的名頭感覺高人一等,實際上大多數偏房子弟過得還不如商戶百姓。
顧晟毫不猶豫的說道:“顧晟愿追隨十六郎!軍中顧氏子弟大多是偏房出來掙軍功討生活的,我來說服他們!”
“不要強求,隨心而走。”顧言風提醒道。
“盡力而為,不留遺憾就是了。”顧晟重重的吸一口氣。
看著顧晟遠去的身影,顧言風的眼神中盡顯贊賞,只不過這贊賞的神色中帶著一些歉意。
“難為你了。”城樓的隔間里閃出來一人,竟是陳之慶,看他伸展雙臂的樣子看來待在里面時間不短。
顧言風苦笑著說:“郡公機關算盡我還能往哪里跑?三先生可還滿意?”
“你不必一副心如死灰的樣子,我告訴你的,你說出口的都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言,你顧言風的才干堪比掛六國相印的蘇秦,你的能力也只有在蒙琰的麾下才會如你所愿。”陳之慶勸慰著,他知道讓顧言風選擇蒙琰挺不容易。
“但愿吧,我姓顧這個改變不了,我雖未沾染蒙氏的鮮血,但卻也是被這鮮血供養著長大的,這是事實,只要郡公能保證答應我的事,我的生死也就無所謂了。”顧言風心中升起悲涼決絕之意。
陳之慶嘆了一口氣,家族,世仇,這些東西牽制了太多的人心,多少優秀的人就栽在了這些東西上,當日在洛辰城時很多時候自己都是身不由己的執行并不愿意的任務,都說暗夜衛三先生性情乖張,誰知道心中隱藏了多少苦悶。
“言風,你是認同蒙琰的做法和理念的,對嗎?”
顧言風愣了一下,點頭表示認可,說道:“上一任家主剿滅韶州顧氏的時候也收繳了大批量的文書,現在就存在家中密室中,我十二歲時有幸拜讀過,若不是有世仇我真的愿意效力蒙公。”
“那你覺得蒙琰的做法與其父當年如何?”陳之慶也想知道這條路的難度和有沒有在有生之年走通的可能。
“主要的理念大體是相同,不過蒙公在當年的文書中更多依仗的是城池百姓的力量,而郡公擴大了范圍,他對萬民百姓的依仗和商戶的尊重是同等的,同時郡公貌似從未放棄過軍權的掌握。”
“你覺得可行嗎?”
“路途艱難,但邵陵不就是個例子嗎?百姓的心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泉,現在雖說不能成勢,但水滴石穿,萬流匯入終究一日成就江海之勢。”顧言風說道此處竟激動起來。
“那你在擔心什么?他這樣的人會是過河拆橋的人嗎?”這些話也讓陳之慶糾結數日的內心得到了共鳴。
“是我多心了,從今日起此顧非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