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彧心中地方事務只需要軍政分離即可,看著地理圖蕭彧陷入沉思,長孫父子主動退出江東,但是長孫氏的實力不容小覷,八萬江東子弟在徐州、兗州一線是不能動的,權漢良不是好惹的,還需長孫氏防范。
而潁川的陳氏可以動一動,陳氏有文才,自己的表兄陳卓文脈修習已是大同,可以調到金陵來,一是可以為自己培養士子;二是可以平衡張瑾、應宗岳和端木陽,張、應這兩個老家伙越發的過分了,幾次議政中竟然敢公開反對,若不是端木提醒都想殺了這兩人,這是不行的;三是這么做可以光明正大的消除陳氏在潁川的影響,到時候讓滕寒進駐,潁川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顧曲風也要動一動了,這是徐煜建議的,他認為顧曲風在丹陽一線駐守容易與顧言風曖昧,不如把他調任東陽城,一是可以清除仲氏的殘留勢力,二是顧曲風防御東府的舉動,蕭彧想了一下,將顧曲風的身份牌拿到了東陽城,順便把卓鼎風也拿了過去,這樣一來顧曲風就不可能在東陽城做大。
至于丹陽防線鄭昕是最合適的,這是自己的殺手锏,用來防范西府最是合適,廬州一線則交給于慶武駐守,這么一安排,北府的班底構造基本就是這樣了。
想定后蕭彧也不再糾結,迅速在紙上寫著,不大會兒的功夫就讓人將調動事項發到北府境內各州府,不能給這些老狐貍反應的時間,不然指不定要弄出來什么亂子。
辦完正事,家事的煩惱也該考慮,蕭彧的一時興起,也是為了惡心夏侯穎收了不少的妾室進門,這眾多妾室中有歌姬舞女,也有家世清白的女子,歌姬舞女還好,最難搞的則是被人私下里稱為吳王府三大側妃,一個張瑾的小女兒,一個是應宗岳的侄女,另一個則是卓鼎風的大女兒。
若是她們三人只是家世不錯還倒好辦,難的就是偏偏三人的肚子都非常爭氣,一年內三人先后都誕下了子嗣,還都是男孩,雖說夏侯穎生下的兒子蕭寧被自己早早立為世子,但不妨礙在北府中已經圍繞著自己的四個兒子逐漸形成了四個圈子,各有各的背后勢力。
蕭氏若只是一個家族倒還罷了,可是蕭彧現在的地位大家都明白他將來的打算,稱帝是必然的,現在是世子,未來誰是太子就很難說了。
想了很久蕭彧一點頭緒都沒有,只能先從孩子背后的勢力下手,他不在乎是否造出新的豪門,他在乎的是不能因為家事而阻礙了他一統天下的理想,兒子也不可以。
想定后,蕭彧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卓妃生的蕭愿送到長孫氏那里修習武脈,應妃生的蕭慕送到陳氏修習文脈,至于張妃生的蕭燁送到仲柔蘭那里,一是做質子,表明自己聯盟的態度,二是提點張瑾收斂他的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