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王爺太過分了!”若不是陳之慶的素養好,這會兒桌子都要掀翻了。
“我的慶帥,王爺也是為了少死人,但這事兒總不好光明正大的去做,不是嗎?”蘇青早料到是這種結果,于是趕緊的勸慰道。
陳之慶搖搖頭說道:“我不是說王爺的做法不對,而是他不應該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地方去吸引楊氏的注意力。”
蘇青一愣,發現陳之慶對王爺設下的局沒有反對,而是擔心他的處境,“慶帥,試問整個西府還能有誰在東川更能讓楊氏的關注點全部轉移過去呢?”
“即便是這個道理,早點告訴我們總好有個準備才是。”陳之慶很不滿,蒙琰的做法是在玩火,西府六十余萬人馬都生系他一身,若是一個不妥,整個西府就要崩塌了。
“慶帥,現在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關注眼前的戰事,只要我們這邊成功了,王爺那里也就輕松了。”蘇青善意的提醒。
陳之慶這才發現自己有些著相了,蘇青說的不錯,現在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在蒙琰的布局中整個川北的折騰都是煙幕,唯獨陽平關才是重中之重。
陽平關是漢中、兩川還有隴右來往的最為重要的要沖之地,是蜀之咽喉,漢中門戶,隴右脈沖,就像楊博這次出關一樣,一個巴山天塹都夠他受的,所以蒙琰才有自信拿萬余人去碰楊博,而陽平關就不同了,誰手上占著陽平關就占據了主動權,不得不說用權博的安全換陽平關是不錯的選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陽平關的重要性甚至不亞于成都的重要性,陽平關名義上歸西川所有,實際上一直是雍熙楊氏、李氏和諸葛氏共同把控。
如今楊氏的目光被蒙琰吸引了,只要李氏不作為,陽平關唾手可得,就憑諸葛氏在關上的那點實力完全阻擋不了陳之慶的步伐。
“澄侯,告訴余賡,今日突襲陽平關!”
就在陳之慶決定突襲陽平關的時候,遠在會州的靳騫也收到了來自蒙琰的傳信,他有些不解,但是對于蒙琰的命令還是要堅決地執行。
“建寧侯,十一郎,王爺的意思想必你們也明白了,咱們照做吧。”靳騫話中帶著些許的不解。
“王兄這么安排我不太懂,我要給他去封書信問問。”蒙煥直言道。
整個西府誰都可以與蒙琰當面爭論,但是背后里這么評價和質疑的人除了蒙琰的幾個親信外也就蒙煥和蒙燼敢這么說,靳騫故意的低沉就是想讓蒙煥跳出來,看來效果不錯。
“蒙都督,我覺得還是先執行比較好,軍令不可違,王爺這么做肯定是自有打算,大都督府和軍議司那邊也沒有反對,不是嗎?”景逸站出來說道,景逸是清醒的,過往的經歷是他資本。
蒙煥不說話了,看來是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