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渡劫之人,便是近來名傳三界的新晉紫薇大帝,沈煉。”
觀音徐徐說道。
目光注視著唐玄奘的表情,本以為對方聽到這個消息后,會大為震驚。
但是很可惜,她沒能在唐玄裝眼中看出任何驚訝。
甚至連神念都沒有半分波動。
“哦。”
唐玄奘輕輕頷首,表示明白,聲音恬淡如昔。
“難道佛尊就不感覺驚訝嗎?”
觀音很是不解。
“有何心驚之處?”
唐玄奘反問。
“北極紫微大帝,四御之首,地位僅次于玉皇大帝。”
“天庭冊封這樣一位人物,理應慎重無比,哪怕由三清商議欽定都不為過。”
“可據我所知,這沈煉在天庭并無背景,似是被玉帝隨意冊封。”
“最主要還是他的修為,竟然今日適才度劫。”
“其中重重因果,佛尊就不感覺奇怪?”
觀音拋出連串疑點。
然而聽到此話,唐玄裝卻露出了祥和的微笑,“菩薩怎知玉帝是隨意冊封?雖然其修為低弱,但或許在他處有遠超常人之優,孰非不可?”
“這……”
聽到唐玄奘回答,觀音微微一愣。
沉吟片刻后,心緒終于平靜了下來。
“佛尊說的不錯,這沈煉確實有遠超常人之處,雖然其修道境界低微,卻偏將八九玄功修至圓滿,肉身堪稱無敵。”
“而且,據說他還會佛門從未外傳的頂尖神通,法天象地。”
“佛祖為此曾親自推演,卻無從得知他自何處學來,佛尊可有見解?”
觀音再次詢問。
唐玄奘搖了搖頭,淡聲道,“連佛祖都推算不出,我又怎會得知?”
“不過這位沈施主能夠修行法天象地,想必與我佛門有緣。”
“座下明白了。”
觀音俯身答謝,心中則充斥著無奈。
從進門開始,她便各種試探,言語交鋒,可都被唐玄奘以佛理化解。
諸多俗事推離己身,纖塵不染。
仿若超然物外,給人濃濃的疏離感。
想到此來緣由,觀音不禁有些猶豫,不知還要不要說出來。
“菩薩可還有事?”
這時唐玄奘又開口詢問。
觀音心中一動,沉吟片刻后,終于咬牙道,“確有一事。”
“沈煉在芒碭山建立了道場,名為青云宗,此番他于皇城度劫,便是宣揚宗門名諱。”
“經此事后,凡俗拜山者定然絡繹不絕,而大唐乃是我佛于東土最為重要之根基。”
“凡俗選修道門,必然于我佛相行甚遠,還望佛尊出手斷絕。”
觀音目光灼灼的看著唐玄奘。
從對方迎接自己的態度,她已經有所判斷,這件事對方可能不會幫忙。
然而事已至此,總要嘗試一番才能甘心。
便見唐玄奘目露沉思,似在考慮觀音的請求。
片刻后,他搖了搖頭,嘆息道,“哎……此事,恕貧僧無能為力。”
“為何?難道佛尊連我佛經義都不顧了嗎,還是說,普度眾生只限于口頭宣揚?”
觀音語氣略顯嚴厲的幾分。
而唐玄奘卻是平靜如昔,淡聲道,“非也,普度眾生言指天下,貧僧時刻未忘。”
“然三界凡俗猶如恒河沙數,無窮無盡,又豈在東土一域?”
“何況道門修行宗旨,雖開篇與我佛相悖,但修到極致,實乃殊途同歸。”
“既然都是令凡俗脫離苦海,得大自在,貧僧又為何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