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鼓聲不再壓抑,猛烈一敲,是將軍士兵殺上前線保家衛國的戰鼓。
和鼓聲相伴的,是密集如雨點般落下的打擊樂,琴聲錚錚、琵琶嗡嗡,急促跳動的音符渲染著戰場廝殺的慘烈,抓住的是后方百姓和臺下聽眾的心弦。
又是四十秒的激烈廝殺,隨著大小提琴的綿柔音色緩緩注入,古琴的悠揚曲調再次占據主場,扣人心弦的肅殺急切感驟然消失,整個音樂突然變得輕松澎湃起來!
戰爭勝利了!
敵人節節敗退!
此刻是勝利的奏歌!
鼓聲和打擊樂拍響的,是士兵和百姓們的歡呼雀躍,大家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保衛住了祖祖輩輩守護下來的山河。
短暫的慶賀后,打擊樂停止。
十秒鐘,小提琴如泣如訴,大提琴低沉悠揚,這是千里江山在為犧牲前線的將士們沉痛哀悼,綿柔喑啞的旋律中,是百姓們對親人深切的思念。
打擊樂和琴箏的重新加入,讓慶賀和祭奠合為一體,畫面更顯得遼闊悲壯、深沉又高昂,將對山河的熱愛、對親人的思念、對仇敵的仇恨……種種情緒都推到了極致。
舞臺之下,座無虛席的觀眾席靜得一聲不聞,所有人都全神貫注地看著臺上,神情皆是肅穆。
這時,音樂再次驟變!
代表思念和哀悼的提琴聲樂停止,鼓聲和打擊樂再次激昂振奮起來,古琴也一改之前的悠揚和緩,激烈地挑撥,似是將老將軍行將就木時保家衛國的呼喊送到了前線!
戰斗再次打響,戰局突然惡劣!
剛開始只是戰鼓擂動、琴箏倥傯,僅用了20秒渲染遞進,黃曉佳抱著琵琶連續四個急撥,將戰爭焦灼慘烈的形勢躍然立于舞臺。
上千觀眾仿佛看見了綿延的江山遍地烽火,保家衛國的將士正射箭揮矛,與洶涌殺來的敵軍殊死奮戰,即便遍體鱗傷也咬牙支撐!
他們的面前,是殘忍野蠻的入侵者。
他們的身后,是眷戀的故土和家人!
他們不能退,一步也不能退……
所有聽眾的心弦都被緊緊地提了起來,一時間,竟然緊張到無法呼吸!
好在,這緊張的情緒只推進了十幾秒,局勢便迎來撥云見日的轉換!
他們迎來了勝利!
全場所有樂器同時鳴奏,古琴的悠揚再次占據主場,古箏和琵琶也加入了慶賀的陣營。
多種弦樂共同演奏勝利的慶歌,高低錯落、余韻悠長,氣勢恢宏、層巒疊嶂!
經過前面整整5分鐘的鋪墊,這一刻,戰爭得以勝利、山河得以無恙、百姓得以安居,所有的情緒一瞬間推到極致。
青山有幸埋忠骨,馬革裹尸把家還!
這次的慶賀,感傷和嗚咽仍在,但濃烈的歡歌笑語占據主流。
百姓們并不是不懷念犧牲在前線的將士,而正是以這種幸福開懷的歡笑,讓將士們的犧牲變得有意義。
他們策馬揚鞭、奔走相告,在這千里江山無拘無束地馳騁,以秀麗的風光和綿延的山水,告慰戰死沙場的英魂。
鐵血猶在,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慶賀的樂曲最終歸于寥落。
這一場動蕩的山河烽煙,終究歸于平靜,只剩下背景音樂還放著清脆低吟的編鐘輕敲。
“叮叮叮叮咚……”
一切歸于平靜,演奏結束!
……
當最后一個音符飄落,整整五秒鐘后,全場仍是鴉雀無聲。
觀眾席上千人,無不是瞠目結舌,傻傻地瞪著大眼睛,腦袋里虛空一片。
只有震撼!
不知過了多久,人群中才有一個掌聲響起,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演奏結束。
掌聲頃刻間蔓延全場。
連見慣風霜歲月的老教授們,此時也無法抑制住心中的洶涌澎湃,一個個顧不得形象和面子,大張大合地蹂躪著兩只手心,發出震耳欲聾的激烈掌聲。
舞臺上,全體起立,沖臺下深深鞠了一躬。
舞臺下,掌聲激蕩持續,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廖楓置身于其中,此刻也沒有了對林易的絲毫仇視,腦子里只有拍馬不及的震驚,和一個無可奈何的念頭!
“競爭最有一個表演機會吧,這個……真干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