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外,各個村鎮內,接到命令的里長們,敲響銅鑼,沿著街道大聲吶喊,“老少爺們兒,帶上口糧,入城躲避蒙古人啦!”
各家各戶的老百姓,聽見呼喊聲,紛紛扶老攜幼,肩挑手推的離開村子,前往附近的城池躲避,
一時間,城外道路上,形成道道人流,向開封城匯集。
在金國這邊轉移百姓時,窩闊臺的大軍已經到了中牟。
中牟城的守軍,來不及關閉城門,就被蒙古騎兵沖入,幾萬軍民慘遭殺戮。
窩闊臺在渡過黃河占據鄭州后,只是派遣少量騎兵,進入豫東地位劫掠,并沒有大舉進犯開封,直到三峰山大戰的結果傳來。
窩闊臺本來打算,等拖雷大軍一起逼近開封,可得知拖雷遭受毒手后,他便勃然大怒,決定親率大軍,為拖雷復仇。
蒙軍前鋒攻下中牟后,稍作休整,窩闊臺便令蒙古怯薛軍一萬,正軍兩萬,以及漢軍、契丹軍、色目軍,共計十萬眾,浩浩蕩蕩的向開封推進。
在途中,凡事抵抗蒙古大軍者,一律屠城,同時窩闊臺還令人張貼榜文,聲明有能獻金國皇帝完顏守緒者,賞萬戶,封世侯。
另外抓住金國大臣,依品階不同,也有不同的封賞。
值得一提的是,趙泰也在名單上,而且就排在陳和尚后面,拿他的人頭,可領黃金千兩。
這等于是給趙泰做了廣告,讓中原地區的百姓,都曉得蒙古人恨趙公子,成為日后抗蒙的金字招牌。
今后趙泰大旗一豎,必能夠吸引有心抗蒙的人前來投靠。
二月初,蒙軍前鋒沿著黃河而下,很快就進抵汴京西郊。
汴京城豪華壯麗,周長八十里,從后周世宗時開始營建,經過北宋、金國兩朝加固,城防體系非常完善。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大,防守需要大量兵力。
蒙古人這些年攻城掠地,打下的城池不少,可當他們窺視汴京城防時,還是被這個龐然巨物給震驚了。
這可以說是蒙金開戰以來,他們看見最大的城池,汴京城墻之高大,護城河之寬闊,可以說遠超其它被蒙軍攻下的城池。
這時蒙古騎兵正繞城窺視,汴京城門忽然打開,陳和尚領著三百忠孝軍沖出,直沖蒙古騎兵。
蒙古人與陳和尚在城下游斗一陣,擔心還有騎兵沖出,不敢戀戰,沖了一陣便拔馬回撤。
蒙古前鋒哨騎奔回中牟,向窩闊臺稟報,聲言汴京城高墻厚,護城河寬闊,城上有箭樓、馬面、弩床,防守器械完善,建議窩闊臺等拖雷大軍,以及進入山東蒙軍到來,再合圍汴京。
但是窩闊臺有自己的想法,汴京富庶,打下后所得豐厚。
鐵木真死后,蒙古由拖雷監國數年,才將汗位交給他。
由于蒙古有“幼子守灶”的傳統,所以鐵木真在世時,拖雷所獲得的封地和牧場最好也最多。
這使得窩闊臺繼承汗位后,實力還不如拖雷。
作為蒙古大汗,窩闊臺心中沒有芥蒂是不可能的。
因此當拖雷中毒的消息傳來,窩闊臺心里即憤怒,又有一絲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