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趙泰這么說,趙昀內心有些興奮,他能知道金國的底牌,便能讓他更容易做出選擇,“那卿家給朕說一說,金國的底線是什么?”
趙泰道:“回稟陛下,金國方面只要大宋愿意支援他們抗蒙,金國愿意放棄此前所有條約,甚至向大宋稱臣!”
“金國皇帝愿意向朕稱臣?”趙昀眉頭一挑,有些興奮了。
大宋立國以來,對外方面確實憋屈,先后向遼國和金國稱臣,還丟了涼州和靜海鎮,連西夏都打不過,實在有些挫。
現在遼國和西夏都成歷史,遠的也就不提,就說這金國,趙家人可是當了完顏家近百年的侄子。
現在趙昀聽說,金國要向南宋稱臣,真是翻身農奴把歌唱,趙昀心里自然高興。
趙泰撒起謊來是臉不紅,心不跳,“陛下,金國方面自然不希望稱臣,希望保住體面,可要是無法說服大宋的情況下,他們便不得不走出這一步!”
趙泰為了阻止宋蒙聯合滅金,可以說是膽大包天,兩頭欺騙,后面也不知怎么收場。
趙昀微微頷首,看向鄭清之道:“愛卿,你怎么看?”
鄭清之當上丞相,正要表現,聽趙昀問起,立時便道:“官家,蒙古人給出的條件,乃是滅金之后,將河南歸還給我們,而金國方面自身難保,則不能給我們實質性的實惠,反而需要我大宋的支援。光從雙方條件來看,蒙古人無疑是占優的,答應他們的話,我們可以得到河南,同時也能一雪靖康之恥!”
趙昀微微頷首,知道他還有話說,“愛卿繼續說!”
鄭清之接著道:“不過臣以為面對北方局勢,我們不能只看眼前得失,而是要看事態的長遠發展。雖說從條件上來講,蒙古人的條件似乎占優,但臣以為大宋切不能與蒙古人聯合!”
趙昀問道:“為何?”
鄭清之道:“臣的理由有三點。其一,蒙古人說滅金后歸還河南,到時候未必真還。其二,蒙古滅金之后,北方將出現一個比金更強的政權,我朝收復北方希望便更加渺茫。其三,萬一蒙古不守信用,大舉南侵,朝廷或許無法抵擋!臣以為陛下應該居安思危,不能將希望寄托在蒙古人守信上,而是應該支持金國拖住蒙古,為朝廷整兵備戰爭取時間!屆時,只要朝廷兵強馬壯,無須金國為屏障時,可自己親手雪恥,不需借助蒙古之力,而蒙古因我朝強盛,亦不敢窺視我朝疆土。”
趙昀明白鄭清之的思路,他點了點頭,又看向趙泰道:“卿家你的想法呢?”
趙泰正色道:“回稟陛下,臣贊成鄭相的意見。臣相信,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從其他方面也得不到。我們不能將希望,寄托在蒙古人會守信上。臣以為朝廷最佳的方案是,吊著蒙古,不說聯盟也不說不聯盟,就是拖著他們,然后暗中支持金國。”
趙昀眼前一亮,趙泰這方案,比較靈活,很合他的心意。
畢竟現在蒙古強大,趙昀內心有些恐懼,害怕得罪蒙古人。
如果他不同意,也不拒絕蒙古的要求,短時間內只要金國不滅,蒙古也就不可能攻宋,宋朝便有充足的時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