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趙泰卻不是靠劇情打動眾人,他是純靠昆曲唱法抒情,動作細膩,以及那句膾炙人口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將各人吸引。
這時趙泰唱完,船內鴉雀無聲,唯有他站在凳子上凹造型,見各人也沒給個反應,便只能自己下來。
“呵呵~”趙泰也不知道,各人是被他的唱詞震驚,還是被他這個人震驚,只能尷尬一笑,“我去端菜!”
他出了船樓,便見門口圍了不少人,都驚異的看著他,承德、承虎臥著掃帚,見趙泰出來,不禁笑道:“公子,你剛才咿咿呀呀干啥哩,調子怪好聽的!”
這兩人顯然沒有被趙泰方才的表演所征服,沒能體會昆曲的魅力。
當然這也不怪他們,趙泰選擇唱杜丹亭,而不是唱長坂坡、空城計,便是因為江南人,能夠接受昆曲,卻不見得能夠立刻接受京劇。
現在南宋也算太平,人們也更愿意聽,這些情情愛愛的東西。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面對北方巨變,蒙古人的崛起,南宋絕大多數人,都在娛樂至死,沒有感受到危機來臨。
好得文藝作品其實能夠喚醒百姓,不過趙泰沒有打算一上來就講那些,而是準備先迎合市場,把名氣搞大,然后再利用影響力,去創造喚醒百姓的作品。
趙泰聽兩人的話,讓他有一絲自我懷疑,以為自己玩砸了,誰知這時,孫二娘卻追了出來,“公子,方才唱的是什么曲!”
趙泰聞語沒有立刻轉身,他心中有些自得,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引起她們的注意,于是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杜丹亭!”
“杜丹亭?”孫二娘自言自語。
趙泰瀟灑的離開,去端盤子了。
不多時,飯菜準備好,趙泰當做沒事發生,孫二娘和小瓊等人,卻吃得心不在焉。
孫家班唱了十多年,自從老班主落水淹死后,便一直沒出過新戲。
班里人大多沒讀過書,又沒錢請人寫戲,所以這些年在一地唱完老戲,就得換地方,可謂四處流浪。
這些年,不知怎么滴,各地陸續出現了不少戲班,使得他們這一行的競爭,也開始變得激烈。
孫家班在臨安混不下去,便是因為有別的班子搶生意,對方找了個落破書生,寫了一部劇,詞曲都比她們好,搶走了她們的客人,便只能去別處碰運氣。
她們自己寫不出戲,可是做為文教極盛的宋朝人,她們的欣賞能力還是有的,她們雖然只聽了一段,但只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就知道這戲不一般,詞太好了。
孫二娘端著碗,小口吃著,小瓊卻裝不住事,她大眼盯著趙泰,忽然問道:“你剛才只唱一段,后面發生什么呢?”
趙泰微微一笑,“想知道啊?”
小瓊連連點頭,“想知道!”
趙泰道:“我沒時間,吃碗還得收拾哩!”
小瓊道:“你讓他們兩收拾,你給我說說,就當報答我娘收留你們了!”
趙泰遂即笑道:“想聽,我晚上唱給你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