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了一番,最后出廠價定在了三塊錢一盒,一盒里面裝二十塊餅,分兩層,每個餅再另外有獨立包裝。
鐵盒那邊要去訂做,要有自己廠子的標簽,還有顏色圖案這些也要設計好,國人講究意頭,顏色圖案就往喜慶那方面想。
鐘楚兒見過各種盒子,也有一點繪畫功底,融合了下,再找了個別的靈感,她給設計出來了。
果然一加上鐵盒包裝,這檔次就不上來了,潘紅霞還說,這餅干吃完之后,鐵盒還可以裝很多東西,可實用了。
聽她的意思,沖這個鐵盒也要買上一盒餅干似的。
陳招娣也笑著說,“等晚些中秋節啥的,我給我娘、韋志老師也送一盒,這面子是足足的。”
說起來兩位女同志現在底氣足了很多,雜貨店的電子手表已經賣了大半出去了,一下回款一萬多,一下就成了萬元戶。
如果全部賣完的話,能到兩萬塊,而韋家也能分到兩千五。
再加陳招娣跟韋釗在廠里也有一份工資,這個算是穩定的,分紅還沒有,但不管怎么說,比起之前種地有底氣多了。
然后就是銷售問題,市委招待所那邊要談的,百貨商店那里也要去,因為定價高,市委招待所那邊也只要了五盒,不敢多拿,現在領導們最是注重節約廉潔了。
而百貨商店這邊呢,已經有了別的鐵盒餅干進駐了,這種貴價餅干也只是過年過節時候賣得好些,因為送禮嘛,但要是平常的話,銷量就比不上普通價錢的餅了,所以就算要進,也只進那十來二十盒,這還是說了如果賣不出去可以退回來才拿的。
那些鄉鎮的供銷社更不用說了,他們直接拒絕,說是接受不了這價格,也斷定鄉下地方沒有人愿意買,也只好作罷。
在客運站擺攤的韋釗兄弟也不敢拿這個,當然,就算他想拿,廠里也不讓他拿,要是這餅擺地攤賣,那還要那鐵盒做什么?
這對商場那邊是很不公平的。
最后就是陸家明那里了。
陸家明發電報來說,他們在自家的早餐店隔了個雜貨店出來,擺了兩個貨架,打算一部分放在貨物上賣,一部分拉到火車站去賣。
收到電報之后的云有福就給他發了一批貨過去,好幾百斤,等貨到了之后,再過了幾天,收到陸家明的消息,說是那批餅賣得特別好。
這會兒曲奇餅干出了來,韋釗也是第一時間通知了他,然后給他寄了五十盒過去,先試著賣賣看。
潘紅霞就說,“他不是近著隨安那里嗎?讓他帶兩盒給隨安吧。”
她是時時刻刻都想著這個女婿。
好像她不說起,云珊也真沒想起來林隨安,她從魚城回來后,有跟他通過一次電話,其實是剛回來的報平安電話,之后就沒聯系了,他說有寫信,應該還沒到。
在魚城那邊呆了兩天,兩人算是熟悉了些,但一回來,她的注意力就完全轉移了,女兒、父母、學習以及賺錢,就分不出時間來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