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穿越到這個時空節點真好,可惜穿越前的人生只是個文科生,對理工科一竅不通,要是還是個理工通,想想就……
就在楊子正胸中激蕩又略有遺憾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
“少東家,到了,下轎吧。”旁邊一直跟著轎子走的三個隨從,說話的是中華郵行應天府的掌柜劉天賜,人看起來像個40歲的中年人,但實際上他才28歲,在這個時代人都容易老得快一些。
而站在劉天賜兩邊的兩個少年人分別是楊子正的兩個保鏢,一個叫陳炬,17歲,陳王廷之侄,陳家太極傳人之一。
另一個是叫姬石平,18歲,姬際可的孫子,姬際可是形意拳的創始人。
兩人都是與楊子正這個17歲的少年郎年紀相仿的人。
別看兩人都是出自于武林世家,但是楊子正也不是吃素的啊,雖然楊子正的爺爺從不說他為什么單獨從山西去到湘西南成家立業,但他爺爺可是從太原楊家出來的人,太原楊家就是那個楊家將的將門世家。
所以楊子正從小就練得一手好槍法,當然劍、刀、拳也都不差。有姬石平與陳炬兩人在,他的太極拳與形意拳不比這兩個嫡系傳人耍得差。
學了一身武藝,加上穿越前是導演,跟過一些武術指導及民間武術大師也有不少的交流,因此,楊子正還‘自創’了散打搏擊、柔術(巴西柔術)等拳種。
在江湖上楊子正也算得上是一個小宗師級別的人物了,畢竟能自創拳法的不多。
當然,楊子正可不只是個武夫,他還是個秀才啊。一個文科生穿越過來,怎么可能不讀書,不中個秀才呢?主要是不想給官老爺們下跪,中了秀才就不用跪了。
只是楊子正中秀才后就不想再科舉了,因為他知道繼續科舉沒有意義了,大明都要亡了,考個進士有啥用?1949年入某黨?他還能在廟堂里成為首輔力挽狂瀾不成?不現實啊。
所以他把他爺爺的打行事業發展壯大了,打行也就是清朝之后盛行的鏢局,明末叫打行,也是鏢局的原型,都是一些江湖客養家糊口的買賣。
放在后世,這打行就是做物流啊。這不崇禎把郵驛給撤了嘛,那還不趕緊接手下明朝的郵驛,發展出通遍全國的郵行。
學學狗東,既做物流,又做平臺,賣貨物流兩不誤啊。還能吸吶就業,把那些個遭了災的流民全吸進來,以后還能搞個遍布全國網點的錢莊銀行,發行個貨幣?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他們的‘中華郵行’傾盡所有財物也就只能開出四條線郵行,其它的什么錢莊之類的真沒那么大的資金搞了。
這四條線主要是這樣的:
一條通甘肅衛,也可出西域。這條線主要可以滿足于在西北拐人以及到西域買馬,順便賣點茶葉瓷器給西北邊的古絲綢之路。
一條通到京城及大同,這個時代誰最有錢?當然是當外敵買辦的八大晉商啊,每個朝代當買辦的都是最有錢的(如后世的某想,的的,三星之類的)。
先賺他們點錢,也摸清他們的底,以后抄家好徹底。當然,河南山西河北的流民也很多的,適合拐賣人口。
還有一條就是長江線了,這個是中國的錢袋子線,多的不用說。主要在江南與四川進口貨物,進這么多的貨物干嘛?當然不是資敵,是為了南下啊。
這就是他們花了四五年才打通的第四條線,那就是從楊子正的老家湘西南過廣西通安南的線。現在楊子正家的中華郵行,所有在大明進的物資與人口基本上都丟到安南去了。
安南好啊,不僅可以做海貿生意,還有大用處的。
這些先不表。
所以,走了幾年江湖的楊子正,常常自稱自己為江湖客,還想給自己取個江湖諢號,最后想了許久放棄了。
……
放下思緒,楊子正下得轎來,抬頭一看,湄樓,這就是鼎鼎有名的鈔庫街的寇家,秦淮八艷寇白門的小院。
像寇白門這種級別的,早就是單獨接客的個人小院了,不可能還去那種大堂里攬客賣笑陪唱。
當然,為了出鏡率,也會偶爾為之的。
(尾聲:本人不是歷史專家,雖然也在極力的查史料,但很多的地方不一定準確,所以提前打個招呼!!另外,書中可能出現的瞎寫的打油詩,大家不必計較,純屬娛樂之作,本小說只是娛樂大家,大家不用拿嚴苛的歷史的眼光,嚴謹的文學的眼光來看待本書的部分內容。當然,我并不是不接受批評,但請理性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