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天我以約玉京姐姐共同去中華廣場的借口,先去她那看一下那幅畫吧。”寇白門下了決心要去看一看。
……
與大家約定的是午后,所以第二天上午楊子正還依然在處理事情。他現在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年后他的計劃是大規律戰略轉移去安南,現在就已經開始在按步驟的轉移了。
因為轉移至安南,可不是楊子正帶著一批人手過去就叫轉移。
在楊子正傳回家族的文書中就包含了現在中華郵行已有的造紙廠,印刷廠,冶煉廠,釀酒廠,琉璃廠,制藥廠,木材廠,農具廠,礦廠,建筑材料廠,紡織服裝廠等數十家工廠作坊,以及農作物研究室,路橋建筑研究室,保安隊,運輸隊,楊氏家學的學校等諸多的產業作出了安排。
要轉移哪些,轉移的力度,安南的接受情況等,楊子正都在一一的做出安排。
數十萬的伙計,每月數百萬銀兩的流水,這要不是中華郵行把人員全部分散在全國各地以及域外,又加上當下大明上下根本沒心思顧及安穩的南方商人,楊子正能藏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
說起來他這已經是大明朝廷與滿清朝廷之外的大明境內第三大勢力了,什么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在楊子正眼中真的是不入流的,如此大的產業愣是被他分散得沒人知道。
主要是他太低調了,低調到能清楚知曉中華郵行的具體規模的不超過三個人。其他的伙計都以為中華郵行就是兼并了一些郵驛跑腿送貨并做點買賣。
加上幾個小作坊廠子,看得到的明面上的就這些了。
但是誰能想到隱藏在后面的東西?數年時間中華郵行收了有多少難民了?上百萬估計是有的吧,這些人去哪了?除了年輕力壯的經過了保安隊訓練后去做運輸跑腿了,還有呢?幫楊子正家十萬畝地種地去了?
十萬畝地才需要多少人啊,一戶種十畝,也才要一萬畝人家,不過幾萬人而已。況且這幾萬人也是打散了的,他們家是東買地西買地才湊了十萬畝的,不可能集中十畝地,在岷王的地盤跟岷王搶土地吧?這也太招人顯眼。
楊子正深深懂得化整為零,廣積糧的道理的。
實際上大部分人被送到了安南,買通了莫氏與鄭氏,還有南掌王朝,在這三地楊子正買下了成片成片的土地。
要不然他哪來的底氣要轉戰安南?靠點難民嗎?靠一點銀兩嗎?
現在中華郵行的發展已經不是楊子正想不想另謀出路的境地了,而是這個龐大的機器要推動著楊子正必須要另謀出路的境地了。
再不這樣,這個龐大的機器就要出現在世人面前,捂都捂不住了。
必須所有作為了,在大明搞事,他沒時間,也沒空間,現在跳出來可能會加速大明的倒臺,但也會造成混戰反而更不利于他的發展。
做任何事都要規劃好戰略,定好戰術,光是一頭熱,一腔熱血,自負的認為我是穿越客天生就該我成功,人心向我,財富向我,戰力也向我…所以,我只要振臂一呼,統統都有了,分分鐘鐘就改朝換代了,然后就征戰世界了。
小說都不敢這么寫吧?
……
“少東家,一切都準備好了,你看,什么時候過去?”提前的午飯過后,劉天賜跑了過來請示楊子正。
“現在就走唄,不能客人來了我這主人還沒到吧?”楊子正放下茶杯,起身說道。
去往中華廣場的一輛馬車上,錢謙益正躺在車內,柳如是正給他捏著肩,一晃一晃的好不愜意。
“你說這楊子正還會什么紅毛夷的丹青畫法?”錢謙益很是意外,雖然這個年代的讀書都是技多不壓身,滿身掛滿技能的人多得是,但是掛了中國傳統技能以外的技能的讀書人可是少得可憐,哪怕是徐光啟這個天主教徒學了這么多年紅毛夷的知識,也沒見他有多少紅毛夷的技法啊。
“是的,聽說寇白門都上門特意去看了,唉,這個楊少俠啊,看不清他啊,大家都以為他是沖著白門妹妹來的,誰知又跟這玉京妹妹勾搭上了。”柳如是苦笑道。
“哈哈,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風流枉少年。”錢謙益笑完就不說了,意思是男人風流怎么了?我這么老了不一樣風流?
沒錯,女人確實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不,寇白門此時正熱心的與卞玉京探討著《梁祝》的戲曲本呢,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們是多么好的閨蜜呢。
唉,感覺大明人活得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