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正帶著一群人來到中華郵行大牌坊旁邊的會客廳,見到了這群泰州學派的讀書人。
來的有四五十人,前面兩位三十來歲的一男一女帶頭,果然,泰州學派不拘一格,男女都有讀書的權力。
“在下楊子正,敢問各位怎么稱呼,從哪里來?”楊子正朝大家抱了抱拳后說道。
“這么年輕?”帶頭的那女的驚呼道,不過被那個男人的給拉了一把,楊子正無奈的笑了下。
“在下高國印,這是舍妹高鳳蓮,吾等云南姚安人,皆為泰州學派傳人,聽聞楊少俠宣講科學新學派,吾等特為泰州學說出路而來,想拜入科學門下尋找泰州學派之出路。”這個身高一米六多,但非常健壯,皮膚有些黝黑,帶著西南口音的高國印介紹道。
“噢,我知道了,李贄老先生曾在姚安為官數載。”楊子正立馬想起了李贄這個罵儒學罵孔子的泰州學派中最有名的思想家。
這個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抨擊程朱理學,貶斥程朱理學為偽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
還對被封建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的儒家經典和孔孟之學進行抨擊,對儒家經典的《六經》《論語》《孟子》表示了極大的輕蔑,認為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經過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當做萬年不變的真理。
他提出了至道無為的政治理想,針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李贄提出“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的政治理想。他認為人類社會之所以常常發生動亂,是統治者對社會生活干涉的結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則是“因乎人者也”,順乎自然,順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對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最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民本主義思想’,雖然孟子早就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主張,但在歷代統治者中,實際均未成為一種政治實踐。而李贄大膽提出“天之立君,本以為民”的主張,表現出對專制皇權的不滿,成為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導。對封建統治者殘酷壓榨魚肉人民的暴行,李贄更加以無情揭露。
當然,李贄還提出要重商,李贄承認個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系、商業交易合乎天理。針對正統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命題,他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對正統思想提出了挑戰。
李贄還認為,人們的道德、精神等現象存在于人們的物質生活中,“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論,這是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
他主張“個性解釋,思想自由”,提倡“人人平等”,提倡“婚姻自由”,提倡“尊重婦女”。
好吧,這特么的是提前了四百年的“啟蒙運動”及“五四運動”,對照起李贄,楊子正覺自己這個穿越客像是個假的后世人,李贄才是。
思想太先進了導致被打壓得不行。
“問題是你們怎么覺得能在科學里找泰州學派的出路呢?”楊子正問道。
“是在下的父親推薦的,他說如今泰州學派想要尋得一條新路,只有跟著楊少俠學習科學與哲學。”說著人群中一個同樣三十歲左右的壯年站了出來。
“請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