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多說,大家請看堪輿圖。”楊子正說著指了指臺下,臺下頓時有了幾人抬著一幅四米高,五米長的大地圖。
“子正敢問大家,造反需要什么?”楊子正笑著看著臺下。
“錢糧與人。”臺下的茅元儀喊道。
“沒錯,茅先生說到了根子上了。造反需要三樣東西,糧食,錢財與人才。看看大明的北方,有什么?現在只剩下一片荒地與食不果腹的流民了吧?哪來的錢糧與人才呢?所謂的人才并不單指有學識的讀書人,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是人才。很明顯,現在大明的北方是沒有的。”
“再看看南方,南方只有兩處有錢糧與人,一是江南,二是湖廣與四川,也就是只有長江帶才能滿足錢糧與人才。福建與兩廣云南,錢糧與人才都是不夠的。而現在的湖廣與四川是大明的糧倉,被張獻忠搶過幾遍了,我們再在這里起事,估計北方的流民連南逃的希望都沒有,因為湖廣與四川會被我們與大明軍隊以及張獻忠們三方打得稀爛,到時候哪還有錢糧?而且恐怕到時候北方的建奴也會趁此機會南下逼得大明不得不遷都,估計局勢會更混亂。”
“江南呢?江南有錢是有錢,但是沒有糧,他們的良田都為了賺更多的錢改成了桑地與茶地了。而且江南靡靡煙花之地,那是一個消磨斗志的場所,人能有幾分斗志?不敢說。”
“那么剩下還有哪里可以有錢糧與人才?沒錯,就是這安南之地。同僚們啊,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安南之地一年三熟,除了主糧之外,這雨林中的各種物資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還有這海里的魚產,以及這里的遠洋商貿。大家可曾知道,其實我們中華郵行在大明境內一直不賺錢,但是中華郵行每年的利潤卻高達數百萬兩,這盈利從哪來?沒錯,全是在安南產生的。我們在安南安置了數十萬難民,才二十萬畝土地養活大家就綽綽有余了,還有糧食讓我們運到大明去賺錢。”
“大明境內有如此富饒之地嗎?沒有。當然,安南富饒這只是其一,其二,我們既然要建國,那就要有更高的戰略眼光,什么是戰略眼光?”
“大家知道中國的歷朝歷代最大的敵人在哪里嗎?”楊子正再次問道。
“北方各大民族。”又是茅元儀回答。
“沒錯,我們中國的自古以來的敵人一直在北方,從最早的北狄開始,到后來的匈奴,突厥,契丹,后金,蒙古,再到現在的建奴等等,我們的萬里長城也是為了抵御北方敵人而建的。”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建奴之后,中國的敵人將從北方的游牧民族轉向南方大海而來的西方紅毛夷。為什么?因為科學技術的不對等。北方的蠻荒部落他們除了養牛羊,練馬術,他們還會什么?什么都不會,連口鐵鍋都要從大明買。他們的文化是遠遠落后于中原的,如果不是天災人禍中原偶爾衰落,北方的游牧部落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那為什么我說自建奴以后北方敵人將不再有?大家注意沒有?之前北方部落與中原人打仗用的是什么?快馬加弓箭,還有彎刀,他們強在速度比我們快,士兵比我們強壯。但是現在戰爭變了,現在慢慢開始普及鳥銃了,甚至大炮了。到底是弓箭與彎刀厲害還是鳥銃大炮厲害,我想打過仗的茅先生最清楚。”
茅元儀坐在下面點著頭,就是因為他清楚他才寫出了《武備志》。
“戰爭武器從弓箭鐵刀變成了火藥作為武器的鳥銃與大炮,這個北方部落不可能學會了,因為他們沒那個文化。現在建奴之所以會有鳥銃與大炮,是因為他們擄走了一幫子的中原匠人幫他們造。但建奴自己人是不會的,也是不屑去學的。”
“所以,當我們軍隊普及了更好的鳥銃,更厲害的大炮時,那么北方的敵人將不再可怕了,將會終結數千年的敵人來自北方的擔憂。但是,新的敵人出現了,誰?”
“來自西方的紅毛夷,他們的鳥銃與大炮比我們更厲害,他們的海船也更大行駛得更快。雖然現在看似還威脅不了中原,但是不出數百年,我們中國的敵人將從北方民族轉向西方紅毛夷。”
“大家再看地圖,紅毛夷現在從哪里來?沒錯,就是離安南不遠的滿喇加(馬六甲)海峽穿梭而來。而現在控制住滿喇加的正是佛郎機,我們東方的貨物要想去西方必須要經過滿喇加,也必須要經過佛朗機人的同意。他們每年在這里只要守著這個海峽就能賺取數百萬兩的白銀,這叫做他們控制了東西方的貿易權。”
“所以,安南、南掌(老撾)、真臘(柬埔寨)、暹羅(泰國)、東吁(緬甸),柔佛(馬來西亞)對于我中國有多重要?這里不僅僅是一年三熟糧食吃不完,物產豐富,這里還控制著中國西出貿易的必經之路。控制了這里,我們即可以通過滿喇加西出,又可以經過東吁的港口西出,我們的貿易就通了,我們的糧食也不缺了。這就是安南的重要性。”
“同僚們,我們的先輩們在北方給我們筑起了一條萬里長城抵御北方之敵數千年,現在,是該輪到我們在南邊建立一條海上長城抵御西方之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