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正設置的中華人民軍設定的建制不是像大明軍隊一樣的小旗、總旗、百戶、千戶、衛、都司、都督府,最后是五軍都督府。
中華人民軍設置的跟后世的軍隊一樣,是以班、排、連,營、團、旅、師、軍,最后是大都督府。
每個軍下面三個師,每個師下面三個旅,每個旅下面三個團……一直是三三制延續到班。
一團之軍力以上級別戰力設置了參謀部,所有軍事行動必須要經過參謀部商議后才能讓團級軍官行使軍令,當然,團長可以不聽參謀部的建議,但是必須要走這么一個流程。
這是為了讓參謀部分析怎么戰斗更有利,把各種方式的戰斗利弊分析給團長,團長選擇哪種那是團長的權力。
這相當于明軍的將軍帳下幕僚,不過楊子正讓這些幕僚歸屬在正式編制當中,嚴格來說他們是指揮將軍的下屬,但實際是指揮將軍的同事,而不是像現在的明軍當中幕僚明著同事,實際上是將軍的私人謀士。
這個設置說新奇也不新奇,其實所有軍中都有設置,只是……歸屬不同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是,中華人民軍設置了一個千戶,不,中華人民軍叫一個團,每個團里都設置了軍法官,軍政官,軍需官,此三官平時連團長、營長、連長都無權力管轄,當然如果是戰時,必須要聽從主官的戰斗任務分配。
這三官是干嘛的呢?軍法官是執行軍法的,無論是誰犯了軍法都由軍法官來執行,軍政官是來記錄軍功以及幫助士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
茅元儀不清楚這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什么,但是這楊子正的冊子上寫著是這樣,不過這一職位有點像明軍里的內廷監軍的意思,但是工作更具體與實質。
軍需官呢?是為了隨時了解軍隊內軍需要求與狀況的,好及時解決,同時也是發放軍響的。
這個設置是為了不讓主軍官接觸與貪污軍餉與軍需軍備。
茅元儀被楊子正的這一套設計給征服了,他是帶過兵的,當然知道軍隊里的問題有哪些,有些糜爛的軍隊底層士兵食不果腹,拿不到軍響,甚至沒有一把像樣的兵器。
這些糧餉與兵器軍需都去哪了?全被主官給貪了啊,現在楊子正把軍隊的權力給打散了,主官沒了發軍響的權力,沒了籌軍備的權力,甚至執行軍法都不歸主官去管,那主官能干嘛?只能去打仗立功,為了讓主官打好仗,楊子正把主官的幕僚團給正規化了,叫參謀部,連主官的親兵也給剝奪了,搞了個警衛團,警衛營,警衛連。
雖然茅元儀認為這完全把將軍的權力給削掉了,放到明軍里邊將軍會撂挑子不干的。但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做法確實在高明,有效的防止了軍隊的嘩變、腐敗以及提升了軍隊的戰斗力。
再看看中華人民軍的軍功體系,又完全不一樣了。
人民軍不設割人頭立軍功,而是以單位組織立軍功,如一個團分配到的戰術任務是拿下某支敵軍,那只要這個團在規定的時間拿下了這支敵軍,則這個團都獲得了軍功,但如果因為敵軍某項能力讓我軍難以攻下,此時某班或某排某連為了完成任務,拼死限制住了對方的這項能力為整個團的勝利建立了巨大的功勞,那種功勞是可以分到更小的班、排、連這樣的建制,甚至可以分到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