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燦文領命而去,楊子正也是背著手走到屋外,站在屋檐下怔怔的看著天空。
這江山,這天下,說實在的楊子正真不感興趣的,他又不是那種開局被逼得走投無路非得造反的。
他要造這反,完全是因為不想有三百后的屈辱史,更不想看著哪怕我們已實力不俗了,但面對別人使陰招的投毒,我們竟也只能忍氣吞聲。
因為拼不起。
想想那投毒,如果不是全世界都心知肚明的知道是誰投的,世界那幫子列強會不找我們麻煩?
楊子正造反真不是自己想當皇帝,當皇帝有什么好的,被關在皇宮里一輩子,每天忙不完的政事,還要勾心斗角,有時候還要跟自己親人斗。
開個中華郵行賺著數不清的錢財,帶著三個老婆行走江湖它不香嗎?順利當個科學的祖師爺,收一堆學生,它不香嗎?
去當皇帝有什么好的?
但是為了后代,他沒辦法不理啊。他是個穿越客,明知道兩三百后的事情,他還當作沒看見,然后在這逍遙自在。。明朝完了就在大清朝繼續逍遙自在。
這事干出來他良心痛。
為什么不扶明?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世。
中國有屈辱史是沒有完成生產力升級,沒有從農業文明轉型到工業文明,科學不引進,數學不發展就很難做到轉型工業文明。
指望封建帝王去干這事估計很難,工業化雖然只是生產力的變化,跟政治體制看似關系不大,但實際上是威脅封建制度的存在。
因為要想工業化,必須開民智。
楊子正為什么連一個服裝廠的女工都要她們識字?因為不識字她們做不了合格的女工啊,只要流水線化,工作就要面臨流程的交接,規章制度的熟絡,材料與工藝的要求。
這些全都需要文化,需要識字,這不就等于要開民智嘛。
開了民智后,就會有人要民權,這不就造成了威脅封建制度的存在?一些人總以為既可以封建制度又可以工業化的,那是因為不了解這之間的關系。
開過民智的民眾用封建制度管理不了,所以制度必須要升級。
那有沒有可能不升級呢?當然可以,君主立憲制嘛。君主只是一個象征,沒有實權。
但那樣的君主活著不如死去,看看什么天什么皇,什么泰什么王,什么英什么王……各種條條框框的,全民監督的……
還有什么東的王儲,噢,這個真不錯。
思緒飄了飄了……
楊子正之所以飄,還是因為他看得見的能死人的政治斗爭即將開始,那就是方以智要面臨的。
這才剛開始呢,楊子正就飄了。這當嘴炮容易,吹牛簡單,做夢更容易,真要來這么一回,這可是殘酷的斗爭,每一步都要死人的,容不得楊子正有點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