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至少在張四知當首輔的日子里他得解決幾件事,一是來自安南糧食的問題,二是如何支援遼東戰事的問題。
因為此時的遼東洪承疇正打了個小勝仗,所以洪承疇向朝廷要錢糧大家是沒話說的。
洪承疇的小勝仗是什么呢?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在寧遠誓師,率八總兵、十三萬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明清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膠著,建奴的兵馬,死傷甚多。
初戰建奴失利,幾至潰敗。
洪承疇將吳三桂列為首功,說:“吳三桂英氣勇略,兩年來,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奮遼東兵馬的勇氣,作戰的氣勢更足,特別是此次作戰戰功猶多。”
二十九日,洪承疇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楊國柱中箭身亡,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此時明軍士氣正銳,皇太極對建奴失利心急如焚……
看看這是前方的戰報,這是多的振奮人心啊。
“再派人去催催中華郵行的大掌柜,他們安南運糧的船到哪了。”張四知也是急了。
“是,下官馬上去問問曾大掌柜。”見下面的人去問話了,張四知也是按了按頭,他現在最怕的是皇帝問他錢糧的問題,哪怕是可以拉李待問墊背,那不怎么濟事啊。
下面的人在為錢糧著急,而崇禎則是在處理完一段政事后就拿起方以智寄給他的科學書《科學興國之策略》看了起來。
很多東西他看了會氣憤,會怒而摔書,但過幾天他又會拿出來看一看。
特別是像什么建立學堂,強制適齡兒童上學,崇禎是一開始叫好,但想了想后就會罵人。
而楊子正就的商道興國,崇禎才看標題就嗤之以鼻,像極了很多后世在起點看書,書的內容都沒看,光看個書名,看個簡介看個章節名然后就開罵的讀者一般。
士農工商,這商道還興國?崇禎接受的教育里面就沒有這一說。
當他把書扔掉,第二天又撿起來想看看楊子正放的什么狗屁話時,他愣住了。原來中華郵行在安南的海貿獲利每年可達上千萬兩白銀,這,這,這是富可敵國啊,大明現在全國的農業稅在兩千萬兩出頭,商業稅不過三四百萬兩。
可一個中華郵行光在安南的海貿獲利就達上千萬兩,還不算他們農莊,與在大明境內的獲利。
崇禎突然有個沖動想去搶了中華郵行,但一想自己還真不一定搶得動就心里極其的不舒服了。
商道真的可以興國?商人不都是為了漁利而不擇手段,毫無道德的嘛,這不符合儒家的君子之道啊!
“承恩,聽說周延儒與江南商行都關系頗好?”崇禎突然腦海里就飄到別的地方了。
“嗯?回皇上,好像是。聽說這東林一黨就是與商互利的關系。”王承恩小心的回答道。
“嗯,起份詔書,著周延儒回朝。”崇禎點了點頭說道。
“……”王承恩這心思沒轉過彎來啊,怎么就調周延儒回朝了?
“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