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現在正好用得上啊。
從系統里收回注意力,望著青葉,姜序微微一笑道:“我有辦法了。”
“你做餃子,我做包子,不就可以了。至于主食,就煮粥吧。正好今天天氣燥悶,想吃些清淡的。”
青葉思考了一會,也點頭:“可以。”
這個方法確實是最好的。
餃子與包子同屬面點,更易比較出味道的差異。
更關鍵的是,面點對于刀工的要求低,對于手工的要求高。
青葉覺得這是自己勝率最高的一次。于是動力十足。
走進廚房,先洗了個手。
姜序趁機在腦海中翻閱起這本‘水煎包’的食譜來。
而意外發生了,就到姜序在腦海中翻開食譜,剛剛看到第一頁的插圖畫著和面的圖案,他的眼睛就是一花。
再回過神來,姜序就發現,自己眼前的畫面,變了。
變到了一張擺放了各種面粉,以及和面工具的案臺前。
這還不算什么,姜序駭然發覺,自己的身體,在不受控制的動了起來。
不對!
冷靜下來的姜序發現了,自己的雙臂似乎并不是自己的,明顯要粗壯一些,更像是成年人的手臂,還穿著一件白大褂。
似乎是一件廚師服。
接下來,‘自己’的動作更是確認了姜序的猜想。
姜序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和面,揉面,調餡,包包子,煎包子,整套動作,一氣呵成,沒有半分停頓。
這份食譜,不光記錄了食材,技巧,還收錄了某位起碼也是資深職業級的廚師親自烹飪這道菜品的全過程,更能親自體驗,比手把手教的效果還要夸張。
睜開眼,姜序眼底浮現一絲笑意。
這波食戟啊,他應該又穩了。
走出廚房門,返回客廳來到餐桌前,在這里和面,搟面皮,確實比在廚房更放得開。
稍微再回憶了一下食譜
要做包子,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包子,肯定都要準備面與餡。
將青葉倒了一半的中筋面粉拿過來,姜序一只手掂著盆,一手提著袋子,緩緩將面粉往盆里倒。
雪白細膩的面粉傾瀉,慢慢在盆底堆積成一座小雪山。
感受著掌心傳來的重量反饋,到了某一時刻,姜序陡然將面粉袋一拉,停止倒入。
順手將盆放到一旁的電子秤上,減去盆中,305克,比計劃的300克多了5克。
轉頭,倒了半碗溫水,再次送到電子秤上稱了下,凈重220克,比預計的225克又少了5克。
看來自己目前的水平還不太夠,只能將重量精確到5克以內。
聽過有些功夫深厚的大廚,不用稱,全屏手感能將食材的重量控制在毫克以內。
將重量按照食譜修正好,姜序便將水倒入面粉中,又撒了小勺酵母,鹽,油和一點糖,便開始攪面。
根據食譜說明,這種比例混合的面團會非常柔軟,等做成包子皮后的口感也會異常軟和。
將面粗步揉好,姜序就拿了個蓋子將盆蓋上,先餳面15分鐘再說。
直到現在為止,一切無誤。
看來,做包子還是很簡單的嘛。
15分鐘后,揭開蓋子,盆地的面團癱軟了下去,體積看起來稍微發大了一些,也更加均勻了。
將手沾水打濕,避免面團粘手,姜序一手從邊緣插入面團,然后抬起,帶起拉伸的面團,又借力甩下。
反復的將面團拉伸折疊,直到面團成為表面細膩光滑,仿佛能夠反光的‘光面’。
望著食譜上的描述與插圖,又望著自己面前這團被他反復折磨卻依然有無數細小疙瘩的面團,姜序陷入了沉思。
到底哪里出問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