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一道“名馳巴蜀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州”的口水雞就做好了。
就在姜序將瓷盤醬料一同拿到客廳餐桌后。
咔嚓。
門鎖開了。
黛子正好到家,評委入場。
一進門,鼻尖微動,沒有嗅到香味的萩原黛子剛想開口,就看見了姜序端著盤子與醬汁出來,不由眼睛一亮,問道。
“序君,今天是什么料理!難道是涼菜拼盤?”
“是的,我今天的料理叫做口水雞,也是川菜系的一道菜品。青葉今天的料理的是翔叔叔從國內寄過來的金陵名菜,鹽水鴨。”
“所以,今天的食戟應該算是我對抗青葉與翔叔叔兩個人。”姜序笑道。
“哦,你跟翔已經見過面了嗎?”
黛子愣了愣。
“是的,今天翔叔打了視頻電話給青葉,我正好回來,通過電話見了一面,也是在那個時候約定了這場食戟的。”
姜序解釋道。
“原來如此。”黛子點了點頭。
今天的主食不是米飯,而是涼面。
把面條在煮過雞肉或鴨肉的熱湯中過一遍,立刻撈起,過一遍冰水。
一碗勁道的涼面就做好了。
只用稍稍加一點鹽,其他的任何佐料都不需要,配合著口水雞,鹽水鴨,就是一頓極佳的‘零熱量’套餐。
一切準備好之后,今天的晚餐也就全部完成了。
萩原家的客廳餐桌上,擺著兩個大盤,一盤是仿佛在展翅高飛,金黃燦爛的水口雞,另一盤是宛如在依偎春水,靜靜休憩,晶瑩剔透的鹽水鴨。
單純從視覺來將,兩者的擺盤都符合自己菜系,一個火辣張揚,一個清淡閑雅。
左右考慮了一下,黛子還是選擇了口味應該更清淡的鹽水鴨品嘗,避免先吃到重口味的菜品影響了味覺判斷。
雖然黛子自己沒有說過,但姜序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其實可察覺到,黛子的知覺也極為敏銳。
就比如昨天的水煎包,黛子品嘗后,能從料理中通感情緒,‘看’到一些廚師寄托的思緒。
青葉的嗅覺天賦說不定就是遺傳至她,只不過,更加增強了。
而就在剛才,黛子品嘗完這道鹽水鴨后。
千年傳承的技藝所沉淀的厚重歷史氣息的味道在她的舌尖綻放。
僅僅一瞬間,她就被帶入了一座充滿了煙火氣息的繁華古都當中,那一條籠罩在無數典故中的風麗河流邊上。
河道沿途人聲鼎,不知道多少商賈小販在吆喝著自家商品,在與感興趣駐足問價的顧客砍價砍得難舍難分。
一只只鴨子在河道中嘎嘎歡叫著,岸上的百姓臉上也布滿了生活富足的喜悅。
夕陽漸落,樹影枝斜。
勞作一天的漢子們也漸漸歸家,三兩越好,來到了一家簡單搭建,卻生意火爆的食鋪中,大聲嚷嚷著上一盤鴨子。
一個伙計笑著應聲,轉身來到店鋪后廚,端了一盤切好的鴨肉拼盤。
而在廚房再后面的鴨房中。
一群眼神明亮的廚師,在呱啦喊叫著回到鴨架上的鴨群中尋找著那一只肥瘦合適的大白鴨。
宰殺,清理,蒸煮,鹵制,風干,蒸煮。
廚師的面容雖然模糊,但能看出來在不斷變幻,他的服飾也在逐漸的演化得越來越現代化。
仿佛,這一只鴨子,是數百年來,上千代人共同制作的一樣。
一代又一代的人走過,唯有那一缸鹵汁在時光中愈發濃煉。
回過神,黛子感覺自己從這道菜中品嘗到了風味的傳承,一股歷久彌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