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點開各大音樂平臺榜單,還能在前十時不時的看到他的歌,大家都快忘記他的歌手身份。
別人家歌手在當紅時候一年不得整幾張專輯,再不濟也發單曲,不發專輯不發單曲也會上節目唱歌一展歌喉,賺錢的同時保持熱度。
袁華倒好,心情好的時候一年能發三四首歌,比如參加蒙面歌手和誰是歌王。
心情不好的時候幾年不發歌,也不發專輯,不商演,演唱會更是沒影,上綜藝節目也是用演員的身份。
明明有這么好的音樂天賦,整的跟業余歌手似的。
“袁華,你這摳摳搜搜的幾年才唱一首歌,埋汰誰呢,實在不行你弄成收費,看我給不給錢就完事了。”
“一張數字專輯二三十塊錢,平均下來一首歌兩三塊,你幾年才出一首歌,這是替我們省錢嗎”
“一首夠誰聽啊,讓隔壁小鮮肉知道還以為我們聽不起,來十首”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
此時,袁華在家玩著手機刷微博,穿著尿不濕的孩子在他后背爬來爬去玩得不亦樂乎。
看到粉絲們這么熱情,他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以前不是不想發歌,實在是儲備有限,唱一首少一首,到今天已經見底沒幾首了。
不過考慮到留給他的時間并不多了,最后幾首歌留著作用不大,他想了想,決定一股腦發出去算了。
歌曲可以發,不過不能白發。
當即,袁華發了篇微博。
“十月一日由我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上線,票房每漲十億發布一首單曲。”
每漲十億發布一首單曲,把歌曲和票房綁在一起,網友第一次看到這種騷操作。
歌曲卻是興奮了,十億發布一首單曲,看似目標很大,其實仔細想的話并不難,袁華的電影都是有質量保障的。
現如今一個流量小鮮肉拍個爛片都是十多億,袁華少說二十億打底。
也就是說粉絲們保底能聽到兩首歌。
一年兩首,不容易啊,袁華好多年沒這么干過了,擱以前都是跟擠牙膏似的。
如果藥神的票房像紅海行動一樣有四十多億,那就是四首歌,都可以整一張數字專輯了,粉絲賺大了。
當天,袁華和粉絲的對賭上了熱搜第一。
“要不換成點贊吧,電影上映時間太長了,還要等好久呢,一千萬點贊發一首。”
“大家行動起來,這次國慶檔一定要把袁老賊掏干。”
“票房超過五十億就開個演唱會吧。”
“我賭藥神的票房要爆,三十億打底。”
“我賭六十億,超過戰狼2,”
“我賭一百億。”
“你們說的三十億,五十億,一百億是票房還是”
“樓上老哥的話讓我醍醐灌頂,莪說怎么有點不對勁。”
“男的也能灌”
春節后開機,五月份殺青,九月,我不是藥神開始宣傳活動,袁華再次活躍在觀眾和網友眼前。
天天向上,快本,跑男,向往生活袁華一連上了七八個綜藝。
臨近十月,藥神的售票開始。
為了調動歌迷積極性,在上映前一周,袁華把第一首歌的名字發出去。
歌曲名字叫只要平凡,一首曲調很輕,很緩的歌曲,前奏是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