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我?
路陽不禁思索,一個人日報的記者,能在什么地方見過自己?
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地方。
不禁說道:“是不是亞運村的晚會現場啊?”
“對咯!”
記者小姐姐豎起大拇指,“我連續看了你三天的演出,當時聽了你的《孤勇者》,就很想很想采訪你,終于等到這個機會了。”
“呃……”
路陽訕訕一笑,剛才都不尷尬,這會兒反而靦腆了。
連麥采訪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展開了。
按照之前溝通的提綱,兩邊一問一答,從路陽的童年以及家庭問起,一直到他有機會站上舞臺出道,進行著深度的剖析。
連麥到后半段,記者小姐姐終于提到了《萬疆》這首歌。
“最近我們又聽到一首路陽的新歌,就是前幾天一夜之間沖上熱門的《萬疆》,隨著節目播出也是收獲了許多網友的好評。”
“謝謝!”
“這首歌我在聽的時候,每一句都非常感動,那么想問一下路陽,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你寫下這么一首歌曲的?”
“呃……”
路陽目光看著平板,用平常說話的語氣念到,“這首歌其實寫挺早的,當時是看了東奧的一部宣傳片,祖國的大好山河,如此壯麗,一時間心生感慨,想到了一部分的詞和旋律,然后一直在反復修改和潤色。
然后到了錄節目的時候,跟祝玉歡老師他們合作嘛,突然就覺得這首歌如果副歌部分用戲腔的演唱方式,會更有氛圍,也很適合我們這個組合,于是就拿出來用了。”
實際情況當然并非如此。
可面對這樣的采訪,這么說會更有故事性。
這也是大眾一貫喜歡聽的。
“原來如此!”
記者小姐姐滿眼欣賞,點著頭說道,“我相信直播間的很多觀眾同樣是非常喜歡這首歌,不知道路陽現在能不能唱一下這首歌,給我們觀看直播的觀眾一份驚喜。”
“可以!”
路陽早有準備,但有些話還是得提前說明,“戲腔我來不了祝玉歡老師那么的專業,只能說用偽聲模仿一下。”
“沒關系,我們非常期待。”
對面的小姐姐立即鼓掌。
路陽當即唱了起來:
“紅日升在東方,其大道滿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懷,承一脈血流淌……”
他的唱法雖然不是專業戲腔,但也同樣讓人驚艷,有個人特殊的風格,更像是民族女歌手。
在他唱的過程中。
網友在公屏上瘋狂刷著大拇指的表情符號。
唱完之后,記者小姐姐激動的鼓掌:“哇!好聽誒,有不一樣的感覺,閉上眼我以為對面是朱慶霞老師。”
朱慶霞是國家一級民族歌唱家,目前已67歲高齡。
她是第一批民族唱法的實踐派藝術家,將假聲混入以戲曲為元素的傳統唱法,使聲音圓潤流暢,上下貫通。
民族唱法的出現,改變了之前以真聲為主的發聲技巧,相比美聲和戲曲唱腔,更加通俗易學。
聽到這般評價,路陽連忙擺手:“不敢不敢,您太夸張了,我這個不是民族的唱法,就是通俗的發聲方式,讓朱慶霞老師聽了會生氣的。”
“哈哈,我就是做個形容,你看觀眾朋友都很喜歡你剛才的演唱。”
小姐姐當即轉移話題,詢問起路陽在跟祝玉歡合作的過程中,有沒有學到些什么。
“祝老師教了我一些戲腔的發聲方式,但我還沒學通,目前也還在自己摸索的階段。”
路陽正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