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尋龍圖譜有回應。
遠遠的已經能眺望到特香包山脈,手機地圖顯示當前位置距離城區過百二十公里。
確認方位,于閑駕駛越野車停在一處碎石河灘邊。
尋龍圖譜指引處,沙土有被翻動的痕跡。
既然能被野狼扒拉到,說明化石埋得很淺。
于閑走進時,尋龍圖譜的指向標直接往地里一戳。
干脆利索,就在那兒!
尋龍圖譜更新。
食肉牛龍,算上之前的1%,化石完整度53%
“成了!”
古生物學界發現的食肉牛龍化石完整度超過70%,于閑這個和他們沒法比,但也是相當大的發現。
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二的食肉牛龍。
而且能進行血脈之力提取,也滿足太陰煉形要求。
羽暴龍缺失下肢、前肢、尾巴。
這個食肉牛龍有腿骨、骨盆和少量脊柱,還有一對小手手。
缺失的是中前段脊柱、頭骨、尾巴。
能給拼大棚羽暴龍身上去。
“工程量好大啊...”
于閑所說的工程量,不單是太陰煉形、血脈之力的操作,還得想辦法把食肉牛龍挖出來。
玫瑰馬普龍19%的化石已經塞滿越野車后箱,食肉牛龍不可能放得下。
再開個皮卡車來都夠嗆。
先把碎石埋回去,回復到自然狀態。
當前位置距離城區夠遠,屬于無人來往的荒原,就近的公路都隔了七八十公里,埋在這里的食肉牛龍沒那么容易被人發現。
若非于閑找到,再過一百年未必有人能碰運氣發現。
先把玫瑰馬普龍的化石運走再說。
臨走之前,于閑依次點擊了古代圖譜、尋龍圖譜。
有新的指向標!
化石科考就是這樣,有時許久一無所獲,有時連續出貨。
于閑此前在板鴨平原白忙活十多天只找到了菊石。
從昨天的三葉蟲挖掘開始轉運,隨后是玫瑰馬普龍、食肉牛龍。
還有個未讀取除了的化石。
拿起折疊鏟,于閑小心翼翼挖掘地面。
食肉牛龍化石大部分埋得很深,在被尋龍圖譜記錄后有著一份隱隱約約的感應。
記錄過的化石沒有指向標提示,于閑卻能近距離感應到它們的位置,避免挖掘誤傷。
當前的指向標方位和食肉牛龍化石漸漸偏差開,橫向間隔兩米,往下挖二十三厘米,一條細長的骨頭逐漸展露。
“這是什么化石?”
大多數化石沒法用肉眼識別個體,當于閑查看尋龍圖譜時,意念呆滯...
圖譜更新的一頁是個翼龍模樣,化石對應著左側肱骨和,也就是上臂的大骨,往前連接肩胛骨,往后銜接肘部。
拿到翼龍身上,對應著肩膀往下,左翼前半截。
繼續挖掘,還有“肘部”往后的少部分骨骼。
分類到翼龍沒問題...可這東西沒面子。
尋龍圖譜顯示著問號“?”,化石完整度23%
于閑第一次見尋龍圖譜沒法識別的東西。
難道是...不論世界線變動前后,都還無人發現的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