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劉翠花在廚房里一看,是倒吸一口冷氣。
昨天知道劉家夫妻帶來不少東西,可是沒想到帶來這么多東西。
看了一眼真的是滿心覺得有點兒過意不去。
劉家兩口子別看是干部,待人和氣不說,而且對他們家慧珍那是真好。
人家是拿出一百分的心意對待女兒,反倒讓劉翠花兒有點兒不知所措,主要是東西太多了。
他們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回報人家。
就算是兩家現在有了親戚關系,可是也不能只有他們占人家便宜的。
看看柜子里塞得滿滿當當的好幾袋兒面。
還有各種干貨,臘肉掛面等等的東西,劉翠花兒陣陣眼暈。
他們家還從來沒有這么富足過。
就算孩子爹在的時候,家里也過不上這種日子。
這些東西別說吃到冬天,哪怕吃到明年秋收都夠了。
劉翠花在那里暗暗發愁,看樣子她一定得在席子上下點兒功夫。
閨女給她的那些花樣,教的那些編法,以后都得拿來試一試。
得對得起眼前的劉家夫妻。
東西肯定不能給人家送回去,可是有來有往才行。
看著這些東西,劉翠花心放下了,還正發愁給閨女帶東西走。
挑挑撿撿孩子是去農場下鄉,糧食肯定沒辦法帶。
可是掛面紅糖什么的還是要帶一些。
應應急還是必須的。
已經把家里的被子,褥子拆洗了一遍。
找不到新棉花,也不可能有布票,只能是把原來的被子拆洗了一下。
特意找村里彈棉花的彈了一個褥子,又彈了一個被子,縫好了已經打包好。
剩下的就是給閨女帶一些平常用的東西。
臉盆兒得帶一個,飯盒的得帶,肥皂得帶。
牙膏,牙刷,毛巾,布鞋,其實要帶的東西還很多。
劉翠花兒又算了一遍手里的錢,閨女從掛面廠帶回來35塊錢還有肉票,加上家里現有的12塊錢和那些糧票。
算起來不到50塊錢。
孩子出門在外,得給閨女身上帶點兒錢,她打算給孩子身上帶上30塊錢。
窮家富路,再怎么樣窮也不能窮了孩子。
剩下的錢給這孩子買臉盆兒,牙膏,牙刷,肥皂什么的,估計就得花一筆錢。
多的也不能帶了。
孩子出門都沒有一身新衣裳,多虧去掛面廠干了兩天,帶回來兩身工作服。
主要是擔心冬天怎么辦?
孩子走的時候這會兒天氣熱,穿得單薄,可是聽說南邊兒靠著北邊兒,到了冬天冷得很。
比他們這邊兒冷得多。
可是現在現做棉衣,棉褲也來不及。
只能是等閨女去了以后再想辦法。
實在不行的話,到時候她這邊兒做好了,再讓人給閨女捎過去。
馮慧珍也知道馬上面臨下鄉,大伯母那邊兒已經給大隊部打電話通知他們。
后天下鄉的時間就到了。
本來是想著早點兒去縣城里跟相熟的人道個別,可是現在也沒機會。
主要是村兒里的席子,這些編織的方面她還得手把手教出來。
生怕出一點紕漏,她走了之后,可就得全靠她娘。
這件事情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因為這個不光能給家里創造收入,也能讓全村人對待家里的態度有所不同。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如果能因為這個,讓家里人在村子里被人高看一眼,她愿意付出自己全部的心力。
這個年月在村子里要是沒有四鄰鄉親們幫把手,基本上在村子里的日子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