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隊長的話說,別的生產隊人家水源不足,他們這里再怎么樣也有四口井。
新打的三口井再加上原有的一口井。
明知道今年大災之年,大家糧食緊缺,已經成了定數。
趁著還能挽救的兩個月的時間,哪怕白菜長不大,蘿卜長不強,也比完全一點兒收成沒有好。
蘿卜白菜也能頂飯吃。
王大壯敢這么做,也是從在縣里面經過請示的。
畢竟這是集體的土地,做任何決定也不是他的一個生產隊長能隨隨便便做的。
縣里自然統一,白菜蘿卜還能補充縣里的供應市場。
“隊長,真的這么嚴重?”
“大家伙都上點心,今天真的是嚴重災年,我也不說廢話,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要共渡難關,我們已經比其他的生產隊強多了。還有糧食分回家里,自己把握著一點兒。
不要讓我說那些廢話,誰家都有個七大姑八大姨,糧食借給別人,自家人挨餓的事情,我可不希望咱們生產隊里出現。”
吳大壯這是提醒這些外嫁過來的媳婦兒。
今年他們生產隊算是大豐收,而且借著馮慧珍的光,大家都掙到了一大筆錢。
這筆錢不光蓋了房子,村兒里至少有十來戶人家都娶了媳婦兒。
也算是風風光光的娶回來兒媳婦兒。
最怕的是兒媳婦兒有娘家人,娘家遭了災,都是鄉里鄉親求上門來,恐怕不借都不行,可是又怕借了。
自家村子的村民挨餓。
這種事情他們生產隊又不是沒遇到過,前幾年遭災的時候。
自家的糧食借給了親戚,結果最后硬生生孩子餓死了三個。
到了災年的時候,避免這種人間慘劇的唯一辦法就只能是自家顧自家。
畢竟對于吳大壯來說,今年生產隊可算是沾了光。
受災嚴重的情況之下,他們生產隊影響不大,雖然說受災少,產了一半糧食。
起碼沒有顆粒無收,而且家家戶戶手里都有了一大筆錢。
趁這個機會說不準,還能從糧站那里買點糧食。
大家伙兒雖然有各種抱怨,可是也知道周邊旱情里厲害。
按了手印,簽了字,把自家的糧食領回去。
馮慧珍他們也領了各自的糧食。
馮慧珍,劉雪梅,張秀云看了看他們的糧食,300斤糧食可不多。
好在今年馮慧珍5月份的時候,把那些白面送到縣城里,在縣城的糧站換成了粗糧。
而且不知道為什么馮慧珍從開春開始就一直讓大家省吃儉用。
糧食方面,雖然手里大家有不少糧食,吃飯的時候依然是非常節省。
而且還帶著他們下工之后時不時到山上去挖野菜。
從春天吃到這會兒,從榆樹錢,槐花,柳樹葉,到山上的各種野菜。
苦菜,甜菜,漫山遍野的各種野菜都被他們開發出來。
他們的粥里從來沒有斷過這些東西。
以前劉雪梅,張秀云,他們不明白別人同樣分的糧食。
別的知青秋收的時候,吃的都是干糧,可是他們居然吃的只是稠粥,干糧都沒吃。
可真到了今天,分糧食的時候,才瞬間醒悟過來,馮慧珍是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