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回城的指標只有一個,何必一群人為了一個指標打破頭。我想明年,后年,每一年肯定都有回城指標。
而且以后指標會越來越多。
再說回城以后說不準連工作都沒有,還不如在農場還能分到糧食。還能給我們解決一點兒糧食問題。”
“馮慧珍,你真的不參加這一次的回城名額競爭?”
劉雪梅都有點不相信。
“說了不參加就是不參加,難道我還會撒謊?”
馮慧珍笑得彎下眼睛,打開自己的炕柜抽屜,從里面拿出了幾本書,擺在了課桌上。
“這是什么?”
幾個人湊了過來,翻了翻書,看到居然是高中的課本兒,立刻沒了興致。
“你拿這個干什么呀?”
“我想著政策現在一天比一天好,現在咱們都已經可以回城。萬一過幾年恢復高考的話,現在抓緊復習,復習說不準以后還能趕上高考的大潮。
回到城里也安排不了一個好工作,如果能考上大學的話。肯定要比回城之后的路子好走得多。
我寧愿用高考的方式回到城里。
這樣不用和大家競爭,而且起點也比別人高。”
馮慧珍這一番話立刻引起了三個女孩兒的深思。
對啊!
現在像是打破頭一樣,幾十個人競爭一個名額,總會有人失敗。
而且他們的表現又不算突出。
回到城里,萬一安排不了工作,在家里就成了閑人一個。
現在能回城,大家以前沒有想過,可是政策現在已經下來了。
這就說明馮慧珍說得對,萬事皆有可能。
萬一以后恢復高考。
真的能趕上機會參加高考的話。
以后工作什么都不用發愁,畢竟現在大家都知道有工農兵大學一說。
那些有幸能夠參加工農兵大學上學的人,聽說都包分配。
如果他們也能上大學,那豈不是也都有了工作?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立刻撲了上來。
“我們也要學,你可不能吃獨食,馮慧珍。”
馮慧珍笑道,“行,行行,咱們大家一起學,不過別聲張,免得被他們聽到了,又該說一些風言風語。給咱們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咱們這叫悶聲發大財。”
小聲的說出來這句話,三個女孩兒對視一眼,哈哈大笑。
“你這句話可說對了,這叫悶聲發大財。”
他們的笑聲讓路過的男知青莫名其妙,孟憲斌冷哼了一聲,“一天還在這里窮樂,我一定要回城。”
孟先斌實在是受夠了這里,他要回城。
第二天下工的時候,馮慧珍被王大壯給喊住了。
“小馮,你來一下。”
所有知青的目光都落在了馮慧珍身上。
那些目光里大多數都是不善,誰都知道這一次回城的名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馮慧珍。
誰讓馮慧珍遠近太有名了,在這個生產隊里,馮慧珍在社員們中威望絕對的高,除了她自己個人的魅力之外,她的確是幫生產隊做了不少的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