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珍打了一個噴嚏。
一天一天招人惦記。
馮慧珍扛著背簍,拿著鐮刀從山上下來,身后跟著幾個村里的姑娘。
他們是負責打豬草的,這個工作生產隊上上下下默認馮慧珍干。
這已經是他們在生產隊過的第六個年頭。
生產隊的任務豬馬上就要殺了,他們打豬草的活兒就總算要結束了。
交完了任務豬,這一年的冬天又要來臨。
隊長遠遠地看到馮慧珍,沖著馮慧珍招手。
“慧珍啊,通知一下你知青一點兒的,所有知青到大隊部來開個會。就是關于你們知青的支援邊疆建設動員安排。”
王大壯低聲囑咐馮慧珍。
“你可別這一次又給我一腔熱血直接報名,你的事情我另有安排,不許你報名,聽到了沒有?”
馮慧珍捂著嘴偷樂,王隊長對自己的這份偏愛,她非常感激。
“王隊長,您就跟我說一說您對我有什么安排啊?”
“我保證不說出去。”
馮慧珍舉著手,對天發誓。
“我告訴你,你按我說的做就行了,你嫂子一會兒會告訴你的。這可是好事兒,天上掉餡兒餅難得遇到的好事兒,你要是敢給我出幺蛾子。
你小心我收拾你。”
王大壯這話里嚴厲中透著親切,處處都是為馮慧珍著想。
馮慧珍也知道王隊長和嫂子對她真的是特別關照,這幾年在生產隊干的活兒是最輕的,拿的工分是最多的。
就算知青點兒有知青有意見,可是都被隊長和村里的社員全都壓下來去了。
不就是社員們對她有一種偏愛。
他們生產隊那是被別人偷偷摸摸搞發家致富。
當然名義上那可是拿得出鐵板釘釘的紅頭文件。
搞的是集體經濟,為的是國家做貢獻。
就這一年功夫,周主任又幫著他們聯系到了兩批任務。
雖然后面的是做鞋墊和編籮筐,肯定比不上做衣服掙的錢多。
問題是這些任務都給他們生產隊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效益。
他們生產隊光蓋起的磚瓦房,就夠讓其他生產隊眼紅。
現在那可是有個順口溜,“嫁漢要嫁第六生產隊,青磚瓦房頓頓白面饃。”
災年過后,他們生產隊最快恢復生產。
再加上他們打出來的井,水利方面生產隊和社員們又肯花錢去投入。
誰讓他們手頭兒有錢?
縣里面不撥款,他們就自發掏腰包,不光按照馮慧珍和王隊長的建議新修了水利設備,甚至還給他們村兒自發地修了一條路。
這條路縣里面只撥給了很少一部分款,他們自己出工出力,再加上因地制宜地節省了一些材料錢。
反而搞得現在整個生產隊有聲有色,地里的莊稼也比往年長的勢頭更好,甚至社員們還多開出來300畝荒地。
今年的豬甚至都比往年的養得結實強壯,每一次縣里面下任務都最少要求豬至少要達到150斤。
可他們生產隊的豬各頂個的都漲到200斤。
王隊長私下里和全村的社員通了氣兒,大家的一致意見說有馮慧珍知青在,他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有好事兒想著馮慧珍,出了難題也去征求馮慧珍的意見。
馮慧珍在王隊長和所有社員中,那是真正有知識,有文化的先進青年。
能給他們想主意,改善農民生活,又不違背國家政策。
這個框框里面,他們每一家日子都過得這么滋潤,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可都是多虧了馮知青。
這也是王隊長他們為什么要護著馮慧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