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辦法,趙虎嘿嘿一笑,走到不遠處的小河邊,沿著河路朝下游尋去。
走了兩炷香的工夫,果然看到前方河道兩側殘缺的橋墩,橋身卻是不翼而飛,也不知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被洪水沖垮,還是人為破壞。
躺在橋墩旁邊曬太陽的家伙,可不就是自家大人心心念的顧道長嘛。
“顧道長你沒事真是太好了,昨晚你沒了蹤影后把我家大人急的呀…”
剛一見面,沒等顧清說什么呢,趙虎就巴拉巴拉先把昨晚李奉孝的所作所為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個清楚。
這也是顧清紙條上指名由趙虎前來的原因,這家伙的口齒太伶俐了,能學明白話。
整整十多分鐘的時間,都是趙虎在說,顧清楞是連打斷和插話的機會都沒有。
嘶~這哥們未免太能說了。
顧清的本意是找趙虎來能把自己的計劃跟李奉孝說清楚。可如今看來,有些過猶不及啊。這家伙會不會把原本只有五成把握的計劃給吹到十成?
顧清陷入深深的懷疑中。
好不容易等趙虎說完,舔著干裂的嘴唇要水喝,顧清趕忙問道。
“昨晚把我擄走那個蒙面人與你家大人是舊識?”
“這可就說來話長了,那是五年前的某一天,我還不是大人的親兵,大人那時還是千戶…”
巴拉巴拉又是十多分鐘。
自幼參軍的李奉孝敢打敢拼,兼之聰穎好學,從一個小兵逐漸成長,最后官至正五品千戶,獨領一支千戶所駐扎在南方一縣城外。
千戶所中有七人是與李奉孝同年參軍,戰陣之中互為項背,乃是生死之交。
八人意氣相投,遂結為異姓兄弟。
李奉孝雖為八人之中官職最高,但兄弟之間只論年紀,于是排行第四。私下八人把酒言歡之時,皆是以行幾相稱。
某一日指揮使派人傳令,發現一伙吳王余孽的蹤跡,著李奉孝率隊剿滅。
李奉孝遂率部一路追蹤,于三日后發現敵蹤并與之大戰。
原本這伙吳王欲孽不過千余人,且兵甲不齊、士氣不振,雖與李奉孝所部人數相當,戰力與指揮卻是不在一個層次。
李奉孝信心滿滿揮軍與之交戰,可誰曾想,竟是又沖出來一支騎兵,自李奉孝所部背后發起偷襲。
一戰下來,李奉孝所部傷亡慘重,不得不狼狽逃離,而結義八人,僅有李奉孝和排行老八的邢戾活了下來。
慘敗歸營,身為主官的李奉孝難辭其咎,本應梟首示眾,以儆效尤。
但上官念其往日功績,僅是將其革職處罰,留下一條性命。
而邢戾卻是暗中賄賂了武選司的郎中,將自己的兵籍調到了飛魚衛,最后不告而別。
所謂樹倒猢猻散,革職后李奉孝對世事也看的開了,唯獨對邢戾之舉耿耿于懷。
六位兄弟尸骨未寒,邢戾卻不聲不響另投高枝,也難怪他心寒。
“這狗娘養的,若尋到機會非狠狠揍他一頓,為我家大人出一口惡氣。”
好不容易說完,趙虎啐了口吐沫,恨恨罵道。
可顧清聽完后卻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光顧著我說的痛快了,顧道長你還沒說讓我來有啥事呢?”
經趙虎一提醒,顧清也才想起來。找趙虎來是有正事的,可不是聽他說書的。
“額…我且問你,合你們兄弟四個再加上你家大人,能敵住幾個妖道?”
“道長尋到那伙妖道的蹤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