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倫的表功奏折很快就送到了永熙帝的桌子上,這也說得上是這此事件的最后一次朝會,要為這次事件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寧倫自然是不敢在奏折里面整用不著的,一五一十的把這件事從始至終全部完完整整的總結概括一遍,最后給上自己的請功。
賈璟自然是沒說的首功,無論是整個事件的決策者,還是最后的解決都是賈璟親自出手的,甚至連坤帖木兒汗都是賈璟親手擒下的
所以首功自然是沒跑了,所以朝臣們也沒在這上面做文章,都知道在這上面做文章恐怕會得罪永熙帝。
所以洪治勛臣們著重的是第二個點,次功到底該是宋明的還是林烽,宣寧侯府肯定是不愿意放過這次機會的,這可是滅國大功的次功,就算不再弄出一個侯爺來好歹也得整出個伯爺來罷
咱們不求一門雙侯的榮耀,最起碼也再掙個爵位出來也是好的啊誰先這玩意兒少啊你兒子死都死了,還占著個位置做甚么
這件事賈璟沒有表態,寧倫說次功應該是在瓦剌軍營中阻擋大軍,為賈璟爭取時間的宋明。
而寧倫緊跟著又說吳逵在之后的追擊瓦剌軍的戰斗中也是斬獲頗豐,功勞不淺,就這么把林烽擠到了后面
著人家怎么可能愿意真當人家宣寧侯府是吃素的人家這幾年低調,不代表人家沒本事
所以宣寧侯府那一派人自然是拼了命的攻擊洪治勛臣和舊黨,開國元勛豈會錯過這個熱鬧
兩派瞬間無言之中結成了統一戰線,炮轟洪治勛臣和舊黨,勢必要把林烽捧為僅次于賈璟的次功
淇國公宋清今日沒有上朝,昨天他已經得到了自己兒子戰死在瓦剌軍大營的消息,據說嘔血三升,暈死過去了。
今日自然也只能告假,失去了淇國公宋清的洪治勛臣自然是沒什么底氣,淇國公吳逵只是深深的皺著眉頭不語。
彼此之間都快把狗腦子打出來了,最后居然逼得上官儀和楊繼盛一同站出來打圓場,這才終結了這場罵戰。
最后永熙帝乾坤獨斷,此次瓦剌軍入侵之戰,賈璟為首功,宋明為次功,林烽再次,吳逵末功。
雖然是末功,但是其實也不小了,雖然不會再開一個爵位,但是少不了一個榮寵的校尉封號,到時候對進入軍中的幫助極大,日后承襲爵位的時候估計也不會降等。
涇國公可是國公啊光承襲爵位不降等,兩代國公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即使是末功,吳逵也沒說什么,他正在發愁宋清的事
這么多年相交,吳逵自然是知道宋清的脾氣的,現在承載了所有希望的兒子都沒了,吳逵不知道宋清還能不能忍的下來
不過他在這里干著急也沒用,所以便放下心思,大大咧咧的表示咱識大體顧大局,不跟某些人一樣爭這些蠅頭小利,陛下給啥咱要啥,不給都行
這話說的宣寧侯林恩一臉陰沉,不干活只是哼哼了兩聲沒說甚么,因為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爭
論功行賞,現在功論完了,可不就得行賞了
舊黨剛才沒跟宣寧侯那一派人爭,就等在這兒呢只要永熙帝敢多說一句要重賞賈璟,舊黨絕對就撲上去,今兒死都不能再弄出個寧國公
雖然賈璟之功不至于封國公,但是舊黨現在對永熙帝實在是一點信任都沒有生怕永熙帝腦子一熱,給賈璟封了國公,那可就壞了菜了
不過永熙帝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很干脆利落的主動退了步“賈璟首功,生擒坤帖木兒汗,壯我大燕國威衛我邊疆,不使敵寇犯我百姓,不可不賞”
舊黨眾人緊張的盯著永熙帝,就等著他一張嘴就大喊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