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恰好的是賈璟前世的父親,是一位練了大半輩子鋼鐵的工人而且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參與過一線工作的工人
所以賈璟對于冶鐵技術雖然談不上熟悉,但是對于我國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史,也算的上是熟爛于心的
賈璟雖然本人是個理工科的廢物,數理化加起來不一定能考的過五十分,但是不妨礙賈璟的父親有意無意間傳授這些有關冶煉的知識。
自己雖然不知道具體該怎么操作,但是沒關系,古代人不是傻子,很多你現代人所了解的知識,古人只需要稍加點撥就能知道可行性高不高,并且需要什么樣的東西,又該怎么去做。
并且事實上,其實大多數古人比現代人聰明多了很多技術,甚至我們的古人會的,我們都不一定懂
所以賈璟不敢說有絕對的把握能夠復刻前世所了解的那些現代化槍炮,但是最起碼他覺得以這個時代的工業基礎來說,復刻十九世紀的大多數武器應該已經不算是難事了
其實我國的冶鐵技術一直在十九世紀中葉都是領先于世界水平的一直到了1845年美國人請來了四位中國冶金專家,其后又將這種技術傳到了歐洲,歐洲人有了中國的冶鐵技術做支持,才完成了工業基礎的奠基
也就是說近現代的歐洲冶煉技術的起源,實際上是源自于中國的冶煉技術也就是說,至少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中國的冶煉技術還是領先于世界,甚至是遙遙領先世界水平的
那么為什么中國人卻沒有造出鋼甲船,沒有造出先進的槍炮
事實上此時的中國火器仍舊是處于世界頂尖水平,而同樣的,造出一支賈璟手中的這樣的自生火器的成本,是十分高昂的
大燕所處的環境,完全讓大燕沒有足夠的危機感來發展更加廉價且好用的火器
同時光有冶煉技術不夠,還需要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但是作為一個學過歷史的學生來說,這些其實還都是小問題,賈璟非常清楚一個龐大帝國落敗的真正原因,歸根結底只有很簡單的,土地兼并以及它的封建性質,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歷史性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賈璟教清風,武器從來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人才是的原因對于國家來說也是一樣的,先進的技術和武器裝備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強大或者衰敗的決定性因素,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是
但是賈璟也沒有考慮的那么深遠的打算,他只是在預計很長一段悠閑時光中,想要打發自己的無聊時間,順便試試看能不能讓大燕的火器技術更上一層樓
當然更先進的賈璟不準備拿出來,他只是在想能不能先讓這個火器壽命長一些,男人在閑下來的時候,總是想要搞一些小玩意兒的
其實事實上造炮要比造槍容易多了,別以為炮更大,威力也更強,就以為炮要比槍難造,實則不然,賈璟現在就能想出來至少十種以現在技術能夠造出來的炮,但是賈璟卻造不出來槍。
因為現代槍支中真正卡著這個時候人的脖子的,也是其中最難的技術難點便在于子彈,這個小玩意兒看起來簡單,但是要造出來,至少需要不下幾十種技術的突飛勐進
還有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能找到的最適合做子彈的材質,恐怕非黃銅莫屬了,而黃銅,是這個時代的貨幣
要是永熙帝知道賈璟有個提議,是用銅錢來鑄造子彈,一場仗下來廢上半個國庫的銅錢的話,我想永熙帝可能會直接把賈璟磨碎了做成子彈
別說是永熙帝了,就連賈璟自己其實也不舍得這樣做,那課就真成了,打仗在打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