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近乎模板的東西大家也都是聽聽,所以等王巍宣讀完了要回去的時候,眾人也基本上就準備好了下一項了。
誰知道正在這個時候,一直站在太后身邊的義安親王李壅卻大哭著站了出來大吼道“不對這絕對不是父皇的遺詔你胡說”
永熙帝雙目一凝,死死的看向了義安親王,眾人也是不免面面相覷,廢話,這玩意兒本來就不可能是出自皇帝之口這都常識了啊這還有什么可站出來說一下的
這屋子里現在可不全都是聰明人,所以難免有人這樣想,可是那些人精們可是瞬間就面色一變,立馬就察覺到了不對勁兒
例如涇國公吳逵和淇國公宋清,此時就已然是明白了賈璟這個小王八蛋為什么會用這招脫身了,看來這個小混蛋是看出來了點兒蹊蹺,或者干脆就是他知道點兒什么
熘的真他娘的快呸不要臉
吳逵和宋清同時在心中忍不住暗罵一聲
而此時太后也有些震驚的看著自己的小兒子,隨后伸出手拉他道“十七你干什么你這是干什么十七”
李壅只是哭著掙扎著逃脫了太后的手,隨后大踏步的上前,好像是賭氣一樣大吼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不可能是父皇所說不可能,嗚嗚嗚”
永熙帝看著這個同胞兄弟,忍不住微微皺了皺眉頭,他素來不喜歡這個弟弟,不過話說回來了,除了二哥寧王之外,他一個兄弟也不喜歡
義安親王李壅的年紀還不算太大,大概也就只三十來歲的樣子,他們弟兄當中,最受太上皇喜愛的當數寧王,眾位兄弟對他也是發自內心的服氣和欽佩。
但是要說最受母后喜歡的,那肯定就是這個小兒子李壅,大孫子小兒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顯然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天家。
因為寧王李塹是嫡長子,故而被太上皇寄予重任,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很忙碌了,太后也不經常打擾他,母子倆相見時間不多,所以太后其實對寧王并無特別親近的感情,只是知道他身負重任,也頗多勉勵于他。
而永熙帝那就更不用說了,永熙帝自幼便是“吶于言”的代表,整天臭著一張臉,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又喜歡獨處,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思考和玩耍,這樣的孩子誰能喜歡
太后也不例外,雖然都是親生的,但是人總有個親疏遠近,都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沒錯,論起外人來,那當然是自己兒子親,可是兒子之間難免有個端不平的情況的。
李壅就是那個被偏愛的小兒子,因為性格單純開朗,又會說吉祥話,長相又隨了太后娘家那一邊,故而自幼就得太后喜愛,可以說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可以這么說,李壅是唯一一個太后從小看到大,親自撫養長大的兒子并且在李壅到了能出宮建府的年紀的時候,太后依然依依不舍,甚至都恨不得搬到李壅府上去住
由此可見太后對李壅的喜愛,但也正是這份溺愛,反而是叫李壅越發的恣意,雖然如今已經是而立之年的人了,也是做了祖父的人了,但是卻依舊心思單純幼稚,脾性喜怒無常彷若孩子
太上皇在度量合適的人選的時候,第一個就是把他給踢出去了因為他的性格能力是真的不適合當皇帝,不然又是妥妥的一個異想天開的昏君
不過現在看來,李壅似乎自我感覺良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
永熙帝自然不會叫他在這里胡作非為的耍小孩子脾氣,要是真讓他在這里說些顛三倒四的話,天家的臉面可以說算是被他丟盡了
于是永熙帝輕聲吩咐道“十七弟太過悲傷激動了,先領他下去休息罷。”戴權領命,便對幾個大漢將軍使了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