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陛下旨意,從即日起,廢除鹽引制度,凡是從業者,皆須從官府指定購買鹽票”
鹽政衙門的一道公文讓鹽商們幾乎都是炸了鍋這下就連黃家都是不得不關注這件事了
廢除鹽引制度改用鹽票是什么意思
前文說過,此時販鹽,是要有官府開具的兩個文書的,一道是鹽引,一道是引窩。
鹽引就是上面標注的你是從哪個地方制造的鹽,引窩則是你固定的販鹽的地方
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發展,揚州的鹽商們幾乎已經壟斷了整個天下的鹽引和引窩,換句話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都有自己販賣鹽的地盤
這是任何人都插手不了的這也是為什么之前代家和李家倒下之后,其他幾家會跟看到腐肉的禿鷲一樣瘋狂的撲上去的原因誰會嫌自己手中的鹽田和引窩少
這種穩定的制度有利有弊,利就是很穩定,官商合作讓各個地區的鹽價波動的幅度不會太大,也不會因為官員之類的問題導致一個地區的百姓吃不上鹽,既保證了生活必須品鹽在一個地區的供應,有大大的保證了一個地區的穩定
但是壞處現在顯然也很明顯,鹽商們的壟斷,導致這個行業已經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死水任何人想要插手這個行業都是幾乎不可能
并且鹽作為生活必需品,被掌握在一群商人的手中,對國家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鹽商們此時的勢力已經到了朝廷不得不重視的地步
他們勾結官員,肆意調控鹽價,甚至以此為威脅朝廷的籌碼,甚至之前那些鹽商都不把賈璟一個侯爺放在眼中竟敢帶著鹽丁圍堵朝廷官兵由此可見一斑
這些都是促成了永熙帝和林如海決意更改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永熙帝是有多少要為張龔報仇的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林如海出手的第一招,就是這個所謂的鹽票制度又是何意呢其實也很簡單,鹽票,就相當于一次性鹽引
從今往后,只要是想賣鹽,就要和朝廷購買鹽票一張鹽票上有固定的數額,你要販賣多少斤的鹽,就要買多少斤的鹽票
買多少,就能賣多少,賣完作廢
再簡單點兒說,就是鹽商們手中用來劃定勢力范圍的鹽引和引窩沒用了從今往后只要是愿意販鹽的,不管你是什么人,必須從官府手中買鹽票
任何人都可以販鹽,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鹽商
這手段不可謂不狠毒,不可謂不高明林如海上手第一計就是一招釜底抽薪,其中之老辣尖銳可見一斑
有了這個鹽票,完全可以取代鹽商們手中的鹽引,既解決了鹽商們的壟斷,又把鹽權攏到了朝廷手中
因為朝廷販賣鹽票,所以朝廷當然可以宏觀調控整個國家哪個地區缺鹽,就賣那個地方的鹽票就是了
而朝廷完全不用擔心沒人買的問題,這個土地上,從古至今都不缺想賺錢的人你不想買,有的是人想買
所以時隔這么長時間,體驗了賈璟和林如海兩種手段之后的鹽商們可以說是欲仙欲死
他們甚至都還沒醒過味兒來,就要面對林如海如此快準狠的一刀所有人幾乎都被打蒙了
最后還是已經處于半昏迷狀態下的黃應筠開口吩咐,把所有人都叫到了自己的榻前,要求他們向其他鹽商通報,這個時候不是內斗的時候此時已經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了人家的刀都架在脖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