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雖然呼吸的節奏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每一次吐納間的效果卻是改變巨大。不論是吐出去的濁氣還是納入體內的靈氣,都翻著跟斗的往上漲。
一倍......兩倍......最后停在五倍于之前的吐納效果上才穩定下來。以后再有變化便是《歸氣法》精進之時了。
此時夜深人靜,張硯在帳篷里毫無睡意,盤膝坐在鋪位上,閉著眼,沉心靜氣的進行著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正兒八經的修行。感受著呼吸間一縷縷靈氣被吐納術和《歸氣法》淬煉出來,然后跟著《歸氣法》的軌跡磕磕碰碰轉了一個周天,最終匯聚到他的下丹田留存起來。
一縷又一縷,不知不覺間張硯能感覺到自己的下丹田慢慢開始出現溫熱和充盈,那些靈氣也似乎開始慢慢的自己結成一片且有規律的晃動起來。
沒吃過豬肉也在書上見過豬的圖冊嘛。張硯之前沒經歷過靈氣入體,他師傅以及他師傅的師傅都沒有過這種經歷,但好在龍虎山里的典籍雜記他是看了不少,該知道的他也都知道,如今設身處地時也沒有過于慌亂。
“靈氣成團,自顫之時便是成旋之機!”這么一句話就寫在龍虎山們修行典籍的前面,幾乎每一部修行典籍上都能看到,也讓張硯記憶猶新。
如今靈氣在下丹田里已經逐漸成團,并且也的確有自主且有規律的顫動,一如典籍中描述的將要形成氣旋的前兆。
“可是......這是不是也太快了?!”
張硯心里極為詫異,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第一次正兒八經的納入靈氣的時候就能一鼓作氣的沖到凝聚氣旋的程度。按照典籍上的記載,一般正常情況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慢慢積蓄靈氣才足夠形成氣旋,少數天才也至少需要四五個月才能辦到。
而張硯,僅僅一個晚上有夠形成氣旋了?
“不會是我感應出差錯了吧?”張硯也有些拿不準。
但隨著下丹田里的靈氣團越來越緊密,顫動的越來越明顯,張硯明白自己不能再等了,而且這應該真的就是典籍上所說的形成氣旋的征兆。至于他為何僅僅一個晚上就能達到如此效果,那就只能有兩個原因來解釋了:其一,荒天域的靈氣太充裕了,以至于隨隨便便一個晚上的吐納就能抵得上地球靈氣枯竭前半年的量。其二,張硯如今這具身體的修行天賦高得離譜,屬于那種萬年一出的怪物級的人物。
但具體是第一個原因還是第二個,又或者是兩者皆有,張硯暫時沒辦法去分辨。全身心的去操作他頭一次習練的《歸氣法》,用其中的靈氣運轉手法小心的攪動自己下丹田里的那一團靈氣。
不知過了多久,張硯心里緊繃的情緒終于在下丹田里的靈氣開始緩緩的朝一個方向旋轉后放松了下來。
“成功了!”
在張硯的感應中,自己下丹田里的氣團已經在他的小心引導下開始整齊劃一的旋轉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氣旋。并且后續納入體內的靈氣會自覺的沒入這道氣旋當中而不會像之前那樣散亂的流動。
這個氣旋開始轉動之后連帶著將張硯經脈里靈氣的周天運轉都帶得快了許多。這就意味著張硯以后吐納靈氣的效率會變得比以前更快。相當于吐納之術、周天運轉以及丹田三者如今在氣旋的穿插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效閉環。
正所謂:氣入丹田成旋,生新力反輔周天,此后生生不息周而復始也,便稱之為引氣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