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剩下的問題就來了。這只野鬼是放了還是清除掉呢?
心理負擔張硯倒是沒有。在魚背山要塞里見過的殺戮太多了,把眼前的這只野鬼拆散了他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甚至比殺雞殺豬都無感。
可怎么殺呢?毀魂滅魄?這不太好,傷天和,也不合道理。
要么......超度?
“也好,你是我所見第一只鬼物,念這份機緣,送你一程,解惡業,消罪果,望你得以解脫。”張硯心里有了主意,看著被束縛在神咒靈火中的野鬼徐徐道來。眼中也放下了之前的敵意,變得溫和。
“爾時,太上道君,與諸圣眾,在八騫林下,七寶臺中......”
同樣的道家經文,在以前張硯跑江湖的時候用過不知多少遍。每每有亡者,但凡親屬請了他去超度往生,那這一份《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向來都是不會少的。
這就是道家中關于同修神道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其中字句用的就是道君的威能來洗刷掉亡者身上的執念與罪孽,讓其可以安安穩穩的重歸于天地,在死亡之后可以無牽無掛得以大解脫。
此時,張硯有靈氣加持,言語出口便是不同以往,音節震顫帶起浩然正氣,但又不會顯得生硬,居然真就讓本來掙扎不休的野鬼迅速的安靜了下來。
“......上白道君曰:不審此輩窮魂,生有何咎,而受茲苦......”
念及道君名號,莫名威壓便如雨而下,即便張硯本人也似乎感受到自己言語里的一種不屬于凡間的力量憑空出現。
而那野鬼更是團縮起來,如跪伏一樣,頭杵地,瑟瑟發抖。
“......為諸眾生,演說是經,名曰解冤拔罪......”
“嘶嘶嘶......”
隨著經文的念誦,野鬼身上開始冒出一縷縷烏黑的煙霧,并伴隨著惡臭和呲呲聲,一如烙鐵在水里的那種聲響。
仔細看,能看到這些煙霧正是之前那些被張硯疑惑的鬼體內猩紅的斑駁發出的,隨著這些煙霧飄出來,那些猩紅色的斑駁也在迅速的消失不見。但與之前張硯用桃木劍去割刺時不一樣,野鬼此時似乎根本沒有感受到半點苦痛,相反猙獰的表情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愉悅的微笑。
見到此情此境張硯明白自己的超度已經起效果了。并且那些鬼體內的猩紅色斑駁也看樣子的確就是鬼物之所以被稱為“臟東西”的原因。不是執念就是惡業所化,只要消去,也就解除掉了魂魄歸于天地的障礙。
“......是各各稽首皈依,信受奉行!”
最后一字一出,那野鬼體內沖出一片火苗,一閃而逝,也將其體內最后的一縷猩紅斑駁燒了個干凈。
此時的野鬼哪里還有之前的猙獰和陰邪?看上去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亡魂,并且身上多有和善。
鬼物朝著張硯深深一躬,再起身時已經在迅速淡去,歸于這天地而去。而張硯也微笑著拱手還禮,目送對方最后徹底消失不見。